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嘉辞玉藻化干戈

时间:2023/11/9 作者: 美文 热度: 11856
陈楠

  南北朝时期的骈文美得不像话,美到连劝降信都让人钦羡不已,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叫丘迟的人,虽然有人说他才追江淹,虽然钟嵘在《诗品》中评价他的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将其定为中品,可给他留下赫赫声名的却是一篇短小的书信体骈文《与陈伯之书》。

  丘迟生于吴地一个书香之家,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读书人普遍都不那么靠谱,这里面也包括他的父亲丘灵鞠,丘灵鞠是南朝著名文学家,但性格倔强,看不惯的事情一定要张口说出来,且爱饮酒,酒后定会臧否人物,这就导致他仕途坎坷,丘灵鞠也不在乎,平日蓬发宽袍,不拘小节也不事家业。丘迟遗传到了老父亲的才气,幼年早慧,八岁便能做文章,丘灵鞠无数次得意地夸赞儿子“气骨似我”,丘灵鞠的朋友们也都非常看好丘迟,谢超宗、何点对这位小朋友佩服得不要不要的。但这仅仅是为文,等到丘迟长大步入仕途之后,不如意接踵而来,被弹劾、被排挤,当然他在当官这件事上也随了他老爹,确实不称职,可梁武帝爱其才,并未追究。在梁天鉴四年,丘迟以记室一职跟随临川王萧宏北伐,已经投魏的梁朝大将陈伯之率军来拒。萧宏命令丘迟修书一封来劝降,陈伯之读后竟然帅八千人降梁。

  说到陈伯之,其实在不太安定的时代,大将未必都有将才,勇猛就足够令人赏识。他早年只是一个横行乡里的无赖,十三四岁就偷鸡摸狗,抱走邻居的稻子、拿走乡亲的物件,一旦被发现,他并不惊慌,直接拔刀相向,公然强抢。至于长大之后的事情,猜也猜得出来,直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劫盗惯犯,甚至在一次上船行窃时被砍掉了左耳。这样的混混遇到了伯乐,也是有前途的,他有一个同乡叫王广之,这个人就是他的伯乐。而陈伯之名字中也有“之”字,这又能说明什么?王羲之和王献之、王徽之的名字怎么也透着怪异,谁家父子这么起名呢?其实在注重宗法的社会有这么一个小插曲也不为奇怪,原因就是他们是道友,都信奉“五斗米教”,五斗米教是道教的一个门派,入教需交五斗米,因此而得名,这个教派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名字最后一字为“之”。有共同精神依托的王广之和陈伯之非常投缘,王广之爱陈伯之之勇,凡出兵打仗一定要带上他,陈伯之骁勇异常,战功卓著,齐时就已经官至骠骑司马,封鱼复县伯,萧衍起兵反齐,他归附萧衍,事成封丰城县公。比起丘迟和他老爹,陈伯之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飞奔着向高官厚禄而去,可他毕竟是个文盲,不打仗的时候心眼就没那么全乎了,再加上他又豢养了一批争勇斗狠、纵奸行私的小人,在这些人的蛊惑下,他做出了十分无脑的事情——拥兵反梁,反梁事败,入魏。

  要劝降这么一个人,确实得费点事儿,但是鲁莽之人又身经百战,他最看中的东西应该并不都是名利了,丘迟晓以利害并以情动之,层层深入、娓娓道来。首先,使劲夸陈伯之昔日才智与所创功业,进而对比说出他投魏之不妥。文章一开始就用了一组气势磅礴的对比,描写陈伯之原来的风光和如今的狼狈。“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写出了陈伯之勇武善战与心清眼亮、志向高远。这与后文“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种而鼓战,对穹庐以屈膝。义何劣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弘扬梁武帝气度非凡,宽宏大量,不曾损其府邸害其亲朋,消除他的畏惧之心。此处不同于之前气势磅礴的对比,而是转为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劝导。先说陈伯之并非真心造反,只是一时糊涂,同时也晴含“如此明君圣朝,舍之其谁”之意,还引用了历史上众多君臣相得,明君不加罪于罪臣的事例,告诉陈伯之,一旦归梁便会为圣人之道所称颂,所谓“夫迷鎏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从名誉角度发劝诱陈伯之。

  然后笔锋一转举历史事实来说明北方的乱象、北方不如南方开化的野蛮,又拿北方现实中的不稳定来说明陈伯之看似风光实则身处险境。核心观点是“夷夏有别”,华夏中原的正统绝不会断送在异族手中。作为生长在江南的陈伯之 ,在那个时代对北方政权还是有深深的不屑的,“归正”可能是他心里的一根刺,哪怕一如他这样的鲁莽之人,也是深深眷恋江南的。

  故国乡情是能打动有情有义的人的,而表明态度铺写梁朝强盛也暗含威胁。之前对陈伯之动之以情,是为了让他放松内心的防线,此段则希望晓之以理,彻底击垮对方的戒备之心。

  就是这样责之以义、宽之以心、动之以情、威之以力,从多方面打动并劝服陈伯之,使其迅速做出归降的决定。而文中的一段景色描写功劳不小:“暮春三月,江南革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仇,抚弦登陴,岂不怆恨!”开头十六个字简练又准确地描绘了江南的景色,人类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醉人的江南风景,字里行间都是脉脉温情,勾起陈伯之的思乡之情。随后却转了笔锋,写到了当今的形势。皇帝圣明,天下安乐,四方来朝,唯有北魏不明形势,存狼子野心,必将自取灭亡。讓陈伯之一方面为信中情感所动,另一方面为形势所迫,丘迟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天下形势剖析得如此清晰,陈伯之也该懂得选择了,他选择了“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丘迟也一改之前的仕途不顺,北伐还朝后,拜中书侍郎,又迁司空从事中郎,成就了一段文坛与政坛的佳话。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