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先生《把栏杆拍遍》的书签,是一张小小的简笔画。画上只有一种景物——海。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水花,简单,也略显粗糙。可在我心中,除了大海,再无任何事物可形容梁先生的文字。王朔曾写下“生命的海水波涛汹涌”这样的句子,但梁老笔下的生命,则从海的另一面入笔:平静,广阔,安稳,纯实。
历史的使命
梁老笔下历史的生命,源于他精心雕琢的一个个历史人物。
从一面“梦回吹角连营”,又一面“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水火阿辛,到奉旨挥笔墨,一生风流的柳三变;从几经坎坷,却在乱世中坚韧地留下一道丰碑的易安,到为革命洒热血抛头颅的革命志士瞿秋白;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淚满襟”的诸葛孔明,到一生为国为民,大无大有的周总理……每一个人物似乎都在梁老的笔下复活,将历史娓娓道来。
渊博,这是我读了梁老文章后第一感受。先生知识的宽广与渊博,令我从内心深处深感敬佩。《乱世中的美神》里,易安的词作随笔便来;《大无大有周恩来》里,总理的事迹言行如行云流水。没有足够多的积累,何以如此?也正因这份渊博,文中虽多引用,却无一丝急迫与乏味感,只有流水般的笔调,在娓娓叙写历史平静又壮阔的生命。
个人的生命
先前写过一篇极短的读后感,用这样一句话做结尾:感知生命,回归本真。
我最初读书时,没有刻意了解作者,遂猜测先生是一位行者,而且一定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为何?只因他的文字太纯实本真了些。
梁先生的文字不带一丝怨气,甚至连一丝游离其中的灰色气息也没有,有的只是平和、干净、纯厚,还有淡淡的喜悦。也许是写作带给了梁先生喜悦,也许是文章里的易安或柳永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依然散发出夺人心魄的目光,令他由心向形升华出一种愉悦。文本心生,先生是有一颗怎样无暇而宽广的心灵啊!也许是水晶的壳,里头乘着一汪海,跳动摇曳出生命最本真的味道。
万物的生命
用一颗玲珑心,去听风,听雨,听花落,听世间万物纯粹地活着。
晋祠与香山的清朗,给那片海水添了一份纯净。
母亲石的厚重,给那片海水添了一份勇气与柔情。
康定情歌唱响的旋律,给那片海水添了一份纯实与质朴……
万事万物,皆归于心。九九归一,复杂沉淀下来,简单和纯实占据全部。
这就是先生的文字——不染尘俗。
这就是先生的一生——感知生命,回归本真。
这就是先生心中的世界——不繁,亦不凡。
我想,他也是一片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