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看中日青年交流

时间:2008/6/11 作者: 天上人间 热度: 88917
  上个世纪90年代,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成为中日青年交流的新模式。在中国目前最大的环保公益品牌“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框架下,“日中绿化交流基金”(又称“小渊基金”)以及日本各大企业、团体援助的中日青年绿化合作目前进行得如火如荼,得到了国内外的积极响应。随中国青年考察团青年工作者分团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以及通过2008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的开展,中日青年的友好交流将会推动中日的关系--明天会更好。
  
  经过2008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的开展以及相关资料分析,就日本青少年而言,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物质生活富裕,生活方式西化。从历史沿革看,自明治时期起,到战后日本的发展,日本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日趋严重,“远亚近欧”较为明显,多数青少年的物质消费倾向于西方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呈现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受泡沫经济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青少年目前面临着较严峻的就业压力,生活水平也受到一定影响。
  
  2.竞争观念成熟,自我意识强化。面对竞争环境的形成,日本青少年一方面表现出了日本民族特有的顽强精神,竞争观念日益成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步提高。
  
  3.敬业精神较强,综合素质较高。日本青年更多地把敬业与事业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与日本的民族传统和国民教育是紧密相联的。崇尚事业,刻苦拼搏,团结协作,集体至上的敬业精神,与其说是日本青年的突出表现,更不如说是日本的民族传统与社会生活的生存选择和生活理念。
  
  4.传统文化意识弱化,责任意识淡化。从广义上讲,“以我为主,各取所需,实现自我”是当代日本青年的主流文化。基于高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娱乐性、商业性大众传媒的发展等因素,日本青年的传统文化意识弱化,有相当一部分日本青年的业余生活显得较为枯乏,其内心世界更趋于封闭,缺乏对家庭的亲情和社会的责任感。色情行业、色情书刊和音像制品的泛滥,更是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和青年问题。
  
  二、将日本青少年状况与我国青少年做个大体的比较,感到:
  
  1.中国青少年与日本青少年有许多相同点。一是都受传统儒家文化、东方文明的共同影响,两国青少年的心理开放度、国际交流的包容性也逐渐接近一致。二是中日两国的教育体制的青少年成长环境大同小异。三是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日两国青少年都有着追求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也有为此作出积极努力的共同决心。四是中日两国都是善于学习和创造的民族,中日两国青少年都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五是中日两国青少年虽然身处两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但在环境保护、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共识。
  
  2.由于中日两国在地缘、民族、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中日两国青少年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一是中国的青少年比较珍惜学习、工作的机会,勤奋刻苦,而日本青少年不太珍惜学习机会,目前日本有10万左右逃学青少年。二是目前中国在经济和社会诸多方面正处于上升发展时期,日本经济近年来处于相对缓慢阶段。因此,中国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社度会责任感比日本青少年强。三是日本青少年对异域文化的包容性,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能力比中国青少年强。四是日本青少年对中国的认知感较为肤浅,在一些日本青少年的眼中,中日两国关系“既近又远”,与此枉自反,中国的青少年对日本了解较多。
  
  3.必须着眼未来,进一步加强中日两国青少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两国青少年真正达到相互了自解和信任,为中日两国世世代代的友好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一方面要学习日本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方面要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取长补短,要从学校、社会、家庭多个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正面教育,使青少年真正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一代新人。
  
  培养青年一代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目前,中日两国政府、政党和民间的多个青年组织和机构一直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两国青年交流已经形成渠道众多、领域广泛、层次丰富、方式多样的基本格局:交流渠道由全国性组织延伸至地方组织;交流领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交流层次由普通学生、青年学者、青年企业家到青年领导人;交流方式包括代表团互访、研讨座谈、考察研修、文艺演出、体育竞赛、民宿家访等多种形式,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光明未来,归根到底取决于青年。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新人出。建立中日友好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的互助合作,需要我们忠于祖国、忠于和平发展的中日热血青年的不断奋斗。我们坚信,具有光荣传统的我们及其中日千千万万的爱国青年,一定能够在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时代洪流中,继承和发扬和平共处的传统和明天会更好的精神。勇敢地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当好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把建设中国特色的伟大事业持续不断地推向前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