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9245
所静瑶

  (贵州省威宁县双龙镇凉山小学 贵州 威宁 553100)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力

  所静瑶

  (贵州省威宁县双龙镇凉山小学 贵州 威宁 553100)

  在新一轮的课改研修学习过程中,每一次的学习都会自己带来新的提高,也学到了很多的教育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能力,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启发,业务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这次研修,使我认识到,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让学生提问,敢于让学生发言,敢于让学生讲尽兴,敢于让学生表现自己,敢于让学生标新立异,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要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合作型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包办代替,绝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根本。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有力保障。教师要与时俱进,刻苦探究,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兴趣来源不同,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故事情境,儿歌情境,直观演示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创设操作性情境,设障质疑情境,竞争情境。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的分数乘法中的《分数乘分数》时,在屏幕上投影两个大月饼被我分别平均分成两半,学生们在已学《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很快列出:1/2×2,接着我只拿一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问这其中一份是几个月饼?如何列式?有的说一半月饼也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1×1/2,有的说一半月饼的一半就是两个1/2,列式1/2×2,有一位学生通过观察准确说出那一小份是一个月饼的1/4.到底这一半月饼的一半是几分之几?1/4个月饼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这其中,学生们受已学《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限制,看似同样道理都列不出正确算式,而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知道性准确答案是1/4块月饼却也无从下笔。这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求解的欲望。

2 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统一、共同成长的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①优化教学手段。以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过程单调,手法单一。即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现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素质教育的优越性,有些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过于泛滥,在不是很需要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会给学生带来无谓的刺激,学生容易疲劳。不但没收到实效,而且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有的教师设计活动过多,使各个活动不能完全展开,学生也来不及把活动的收获和感悟表达出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学会用尽量少的素材和活动,去达到最高的效益。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可以拆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的圆柱形纸筒。通过小组的观察和拆解很快明确了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的和,两个底面是圆属已有知识,而侧面积就通过重复拆——组——拆的操作不断呈现出长方形的宽等于侧面积的高,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的情形。学生很快推导出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呈现出长方形和侧面积各部分相互对应的面积公式)。到练习巩固环节我还是利用这一学具引导学生计算拆去一个底面的表面积,拆去两个底面的表面积。整个过程就一个实物学具素材最少,而且它与多媒体呈现圆柱体相比较即不缺少动态,又更真切、直观、立体。活动的设计是操作的节节推进,探讨的层层深入,思维的步步升华。而多媒体的利用重点是呈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②优化学习方式。教师在优化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更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充分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新课程理念。课改后自主探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力优化教学手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合作学习平台。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积》的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长方形的面积去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在学生自主列式:6×4+6×5+5×4+6×4+6×5+5×4,逐个求面后,我启发学生观察算式结合长方体特征自主列出:6×4×2+5×4×2+6×5×2,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自主列出(6×4+5×4+6×5)×2。而在最后的拓展创新环节,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动手能力强的拆开长方体纸盒,条理清晰的说出组成长方体的有哪几个面,计算能力强的写出算式。经过交流汇报,创造性地列出:6×(5+4)×2+5×4×2,即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高)×2+宽×高×2。不管是前面的自主探究,还是后面的合作学习,学生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全面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G623.5

  A

  1672-5832(2016)12-0109-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