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浅谈羞耻
王 梅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尼各马可伦理学》认为,“羞耻不能算是一种德行,它似乎是一种感情而不是一种品质。只有当那个引起羞耻的行为必定也是出于意愿的行为,而一个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出于意愿做坏事情的。羞耻只是在这种条件下才是德行。”
针对上述观点,我有两个疑问,我将在下面的文字中具体阐述。在此之前,先理清几个关键词的含义。
德行的概念:(1)在希腊的最初用法中,它被用来指武士的好贵行为。(2)亚里士多德把德行的概念用于所有生命物及其实现活动,也就是说德行是使一个食物状态好并使得其实现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自然包括人在内,即德行是使人好并使得他(她)的实现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3)而何怀宏老师认为德行可定义为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履行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个人秉性和气质,也可以说德行实际上是某种行为类型的系列或总和。我比较倾向于何怀宏老师的观点,我认为德行是一个人长期培养的个人秉性或气质。它可能是善的德行,例如诚信、守诺、勇敢、正义等;也可能是恶的德行,如这里所讲的羞耻、狡猾、蛮横等。如果没有其他外部条件的影响或个人的反省,那么这种善或恶的德行可能是比较稳定和持久的。此外,何怀宏老师对德行的定义还提到“履行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本质是“共识”,我觉得这种共识可能是普遍正确或普遍错误的,举一个反例来说明这种道德原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本身就是错误的,从而使人们形成的是恶的德行: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的“人道主义干涉”,公开宣扬人道主义,提倡人权高于主权,对美国公民进行思想灌输,此思想对全体美国公民带来了深刻的不利影响,一味强调人类普遍价值观,导致美国公民和国家为所欲为,只顾自己利益而全然不顾他人利益,搞得整个社会乌烟瘴气。正如“凡好树都结好果子,唯独坏树结坏果子”。可见,一个错误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怎么可能产生好的德行呢?
所以,我觉得德行不仅包括善的部分,而且还有恶的德行,那么羞耻就应该是一种德行了。——这是我想说明的第一个问题。当然,我并不是推崇羞耻这一德行,而只是想用羞耻来说明恶的德行在实际生活是存在的。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我们应尽量克服这些恶的德行,做一个有好的德行的人。
再者,在亚里士多德对德行的定义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行就是一种品质,且是一种好的品质,例如正义、勇敢、坚强等。在前面,我已说明了羞耻是一种德行,既然德行是一种品质,自然羞耻也是一种品质。那么到这里为止,就出现了与《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认为羞耻不是一种品质相悖了。——这是我想说明的第二个问题。
所谓品质,主要指人通过思想和实际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本质。而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例如:好人的本质是善良、正义等;坏人的本质是凶恶、狡猾等。试问:一个社会只有好人还是只有坏人还是说一半好人一半坏人?显然这样的问法是很荒唐的,我们很难弄明白。好人和坏人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对于任何一种情况,你敢说你一直是个好人?难道你曾经没有过一点坏的想法吗?可见,这只是哲学意义上的量变和质变的不同程度罢了。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么显然,一个品质也自然地有好的方面或坏的方面,而羞耻也就属于坏的品质了,这些坏的品质是不得值得提倡的,但不是说它并不存在。
综上,我认为羞耻既是一种德行,也是一种品质。诸如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例如:无耻、吝啬、损人等,我们都应该正确看待和对待。
王梅(1996-),女,汉族,四川泸州人,本科在读,西华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B018
A
1672-5832(2016)11-0266-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