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梨花风起正清明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7368
李佳欣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 北京 100000)

  梨花风起正清明

  李佳欣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 北京 100000)

  

  春风已起,梨花却还未开。

  静静地矗立在李大钊烈士的石像前,我看着准备好的菊花百合被小心翼翼地搁置,主持人低沉地朗诵着追悼词,此后默哀,无声地参观陵园。四周松柏的缄默洗涤了一路走来的浮躁,在林立的墓碑中,我紧闭双唇,眼睑微垂,忽然沉默了。

  万物复苏喧嚣之际,在行走的路上,春花发出渴望赞美的呢喃絮语,晨鸟不时动人的鸣叫,微风有意无意地撩拨嫩叶。可这一刻,我双耳不闻其它,我的沉默,是对外物的思索。

  究竟多久没有如此一言不发,沉默宁静地思考了?在岁月中匆匆穿梭,四周的变化之快令我们感慨万千,时刻牵魂动魄。闲谈,赞美,批判或是附和,我们从来没有错过任何可以发声的时机。不假思索,迫不及待地畅所欲言。或许在如此庄严的追忆历史的境况下,我应当满含悲愤与敬佩地诉说历史中的那些坎坷波折,讲述我对英烈们守卫过的鲜血旗帜有着何等高尚的憧憬,对将士们捐躯过的每寸疆土有着何等无限的热爱。可是我选择沉默,宁静的思索。

  无声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说之前,我们需要深深思索。

  在历史的面前,我们寂静的缅怀是一种缜密的形式。有些故事不需要夸夸其谈地诉说,周而复始地讲述只会使意蕴丧失。在丰碑林立的历史面前,我们需要的是思考,发自肺腑的深思。不再只单纯地诵读沉博绝丽的鲁迅作品,而是反复品味他字里行间一支笔杆医天下人心的毅力;不再只会在歌曲中哼唱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而是深刻理解他心中烧沸世人热血的烛火。在李大钊的石像前,我们本可以赞颂书本所交给我们的,他光荣的英雄事迹,但是沉默中的深思,足以令我们抽身浮华,连接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势必不能成为高喊爱国主义万岁的历史崇拜者。这种无声的追念,其实是发自心底,更加声嘶力竭地宣誓。我们已经学会不再时刻高举精神大义的标语,已经明白国之脊梁们用生命开拓美好的未来,不是需要后人无限的赞美与歌颂。相反,他们给予了我们追思的机会,宁静的机会,唯有在历史的沧桑与壮阔前,我们才能意识到自我的渺小。缺少的不是振臂高呼的呐喊者,而是勤勤恳恳的思考者。

  不要以为没有说就是忘了,有些力量的汲取,早在我们未置一词的步伐中得到印证。

  梨花真的没有开么,或许她只是没有像那路旁的迎春一般祈求怜爱。

  梨花早就开了。

  G633

  A

  1672-5832(2016)11-0021-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