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四川 雅安 625000)
怎样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李环琴
(四川省雅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四川 雅安 625000)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这是值得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思考的。学生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有兴趣读更多的书,甚至知道阅读什么样的书籍,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也提升了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
引言
鉴于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在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阅读量,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很大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在阅读过程中方法很重要,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那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经验,我总结以下几点。
1 乐于其中,使学生喜欢读书
牛顿说过:“一切知识来源于大量的兴趣阅读和生活经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1.1 树立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明星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读书时快乐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爱因斯坦、牛顿、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这种名人榜样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的。
1.2 口传身教。课堂内外,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品鉴好的文学作品,尤其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少年学习情况,给学生明确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
1.3 典型性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学生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历史知识、科普知识时,教师及时激励表扬,指出这就是热爱读书的好处。
2 正确引导,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2.1 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读写相结合的习惯。
2.2 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十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2.3 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有关花文章,有关树的文章等,可引导学生为各种花、树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训练和培养。
3 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读书兴趣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也不行,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鉴于此,我们应该巧妙地使用各种方式方法,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哄”他们读好书。3.1 多评讲,每日适当安排10至2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说说或谈论生活趣事,或背一首古诗,或介绍一段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3.2 多动手,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3 勤比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4 相互交流,在阅读的全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进行开放式立体型、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进行体现个人风格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趣味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摘抄、探索、批评,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也激励其他的同学。
4 结束语
教师要巧妙地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掌握了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并且能够得到提升。他们就会读更多、更好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和语言表达艺术,阅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文学修养和语文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1] 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
[2] 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
李环琴(1963.05-),女,四川省雅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字词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G623.23
A
1672-5832(2016)09-0100-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