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易安词中花意象的美学意蕴
宋彩宁
(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灵魂,而意境总是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来表现的,李清照在词篇中多次写到花,频繁的描写花意象,这在她的词意象中占有很大比重。花意象描写既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诗人审美的艺术结晶和情感载体,是对易安词的美学解读。
李清照;花意向;美学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性词人,她是特别爱花的,不论是少女时代还是为人妇后,她的生活中花是不可缺少的。花是最美好的生命物体,自古便有许多用花来形容女子美貌的词语,如人比花娇、花容月貌、人面桃花等,作为“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李清照爱花尤为明显,在其传世的四十一首词作中便有三十多首写花,她爱花惜花,更是在花意向中表达了自己审美趣味,气韵不俗,格调高雅,沁人心脾。
1 超尘绝俗的梅花
李清照对梅花情有独钟,梅花自古以来以是孤芳自赏的品格傲然于花丛中,但李清照的词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她改变了以往梅花的品韵,使梅花更贴近生活,并且使之含有更丰富多彩的意蕴。梅花是美的化身,在《渔家傲》中“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梅花的美好,梅花初放,晶莹剔透的挺立在枝头,给人以春的气息,并用玉人出浴形容梅花的明艳动人,皎洁的月光更增添了梅花的韵味,好像老天都偏爱梅花一样,此刻的梅花与人已经融为一体,李清照妙笔生花的形容了梅花的形象美和神态美。李清照的另一首词《玉楼春》中这样写梅花“红酥肯放琼苞碎”,一句话首先点明了梅花的外形,颜色红润,晶莹剔透,展现了梅花的静态美,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欲语还休的动态美也描述的淋漓尽致。再如《满庭芳》,“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这首抒情咏梅词,看似咏梅,实写自己,以梅言情,描述自己百折不挠的傲然品格,当词人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梅花长势喜人时,豁然开朗,认为像陶潜般水畔行吟度日,如王案般登高赋诗解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可是转而想到“无人到”之境,复又心思沉重起来,感觉自己只能像身处扬州的何逊一样观梅赋诗,以梅解忧。在这种凄美的意境中,不仅体现了梅花的品格,更能看出词人的淡雅高洁。2 憔悴忧郁的菊花
菊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也备受古代文人推崇,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菊花也是她经常感叹的对象,在她的词作中,菊花是人格高洁的代表,也与她凄苦的人生融为一体,并且在易安词中,菊花是那样憔悴、瘦弱,颠覆了菊花本身形象,《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痩。” 在萧瑟的西风中,菊花瑟瑟的飘着,飘摇多愁,可是帘内的人却比菊花还消瘦,菊花与人融为一体,突显出一个离愁多思的妇人形象,用人瘦胜似花痩,深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相思之苦,离别之久,词语间达到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情景交融的菊花意象也体现了词人的审美趣味。又如《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残损,堆积满地,但诗人已经没有心情欣赏采摘,描绘出一幅凄苦的画面,表达了李清照在夫死流亡后的憔悴与孤独,用菊花意象传达了无限哀思的艺术效果。在她的笔下,除却瘦弱凄苦的菊花形象,菊花依旧有高洁不俗的意蕴,如《多丽》赞美白菊的孤傲品性,在开篇白菊隐而不露,但字里行间都显现出了白菊的高雅,李清照咏花但不滞留于花,寄托自己的内在情感之外又表达了自己的审美取向。上篇用反衬的方法来赞美白菊,它既不像杨贵妃富贵丰满,也不像孙寿妖娆,但却用屈原和陶渊明的高洁品质来赞颂白菊,展现白菊的风韵,下篇词人对白菊的不舍转变为白菊对世间的眷恋和惜别,并且多处用典,表达了自身坚定矿大的心态,词人像白菊一样自然优雅,象征自己有着白菊一样的追求。菊花意象与心境相统一,抒发了自己的真是情感和美的意识。3 高华清逸的桂花
李清照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把菊花用以比喻陶渊明一样,桂花就是李清照自身的代表,在《鹧鸪天·桂花》中“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在这首词中,首先描述了桂花的外表,虽然它的颜色不艳丽,与其他的花相比有些暗淡,但是它体性温柔,只把香气留在天地之间无论开在何处,人们都会先闻到它的香气,是花中第一流。接着议论桂花的内在美,高洁的梅花和拥有“君子之花”美称的菊花在桂花面前都自叹不如,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在这样的比较中,桂花的地位不言而喻,所以把桂花定为花中冠军。最后通过对屈原没把桂花收入作品中,抱怨他“煞无情思”,怠慢了桂花。李清照在这首词中,用桂花的色淡香浓来比喻人的内在美更为可贵,赞扬了桂花的高华但不炫耀,忍而不矜持的品格,也是词人用以比喻自己的气节清逸和优美的内在,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在《摊破浣溪沙》这首赞美桂花的词,李清照抓住桂花的美不在妖艳而在娇小独特大赞桂花,并且在词句中将桂花比人,既赞美了桂花的品格,又点明了彦辅的风度,借花抒情。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过去所有的爱恨情仇都离她远去,相思不得相见,词人的心境已经趋于平和,是词人晚年超脱的心态和宁静的心灵象征。桂花的意象在词人词作中得到概括和提升,使人重新审视了桂花的气韵,再现了桂花的美好品格,最终达到艺术的境界。李清照这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出生在南宋的悲剧性时代中,在她笔下的花便承担着词人心中的多愁和苦闷,在历代的咏花诗词中,大多数的词人诗人用花来象征女性之美,或是咏春之感,亦或是歌颂自然之美,但在易安词中,李清照咏花的意象中,不仅用花来比喻自身的高洁人格和不屈不挠的品质,更是带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寄托于花意象中,完整生动的展现的花意象的艺术性和审美意蕴,她的一生,走过了梅花般的高洁,走过了菊花般的离愁,走过了桂花般的娴静,留下来的是无尽的幽香。
[1] 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 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21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4] 刘方.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
宋彩宁(1991-),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在读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I207
A
1672-5832(2016)09-004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