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工作嵌入概述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8700
冯先正 章 阳 苗祥涛 杜倩楠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工作嵌入概述

  冯先正 章 阳 苗祥涛 杜倩楠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本文介绍了工作嵌入构念的主要内容结构、测量方法以及其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后在工作嵌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工作嵌入;联结;匹配;牺牲;自愿离职

1 引言

员工自愿离职会给组织和个人带来高昂的成本。有研究显示,员工离职成本占到企业税前收入的17%。员工主动离职一直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很多学者采用采纳了March 和 Simon 提出的组织平衡模型中的员工态度变量来分析员工离职现象[1],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对员工离职的理解,但大量研究显示,传统态度变量对员工离职的解释力度十分有限。[2 ,3,4]在此背景下,Mitchell等人提出了工作嵌入的概念。工作嵌入突破了以往的视角,从非情感和工作之外的因素入手,这不仅一定程度上代表是对传统离职模型的突破,也是未来离职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2 工作嵌入的内涵及结构

2.1 工作嵌入的涵义

  美国 Washington 大学的 Mitchell 和 Lee 两位教授 (2001),从网络化的社会生活现实出发,提出了“工作嵌入”( (Job Embeddedness) 理论,并将工作嵌入形象的表述为“工作嵌入就像一张网,使人陷入其中,具有高度嵌入性的人有许多紧密的社会联结,并能以多种关系组合方式嵌入或陷入其工作与生活的社会网络中”。工作嵌入被定义为“阻止个体离开工作的各种力量”[5]它从组织和社区两方面分析员工留职的原因,从员工留职角度分析员工离职。本文将工作嵌入定义为促使员工留在组织中的所有因素的集合。

  2.2 工作嵌入的结构

  为构造系统的离职模型,Mitchele等人将工作嵌入定义为一个多维构念,描述了个人与组织和社区的不同依附关系:联系、匹配和损失。这样,工作嵌入又可以分为六个维度,即组织联系、组织匹配、组织牺牲、社区联系、社区匹配和社区牺牲。

  2.2.1 联系 联系反映了个体在组织和社区中与他人或所在环境联系的紧密程度,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关系。员工与上级、同事的关系、员工与社区亲戚朋友的关系等,这些都构成了员工与组织和社区的联系。员工与组织和社区的联系越多,他们就越被束缚在工作中。联系可以理解为各种可以辨识的关系。

  2.2.2 匹配 匹配被定义为员工所感知到的与一个组织和其环境的相容性和舒适性。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职业规划,未来憧憬要与组织文化环境相匹配;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与工作要求向匹配。另外,员工还要与其所在社区的文化氛围相融合。经验研究表明,员工感知到的匹配性越好,其在工作、生活和个人特征上与组织联结的可能性越高。

  2.2.3 牺牲 牺牲被研究者界定为因个人离职将会丧失的感知到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心理上的预期利益。这包括与工作有关的直接损失,比如失去信任自己的上级,关系好的同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外也包括社区损失,具体的说员工离开自己长期生活的社区是不容易的。

3 工作嵌入的测量

目前,工作嵌入的测量工具主要涉及两类量表 :组合量表(Composite Scale)和整体量表(Global Scale)。组合量表将工作嵌入构念整体视为各部分之和,用涵盖构念范围的具体构成指标对各维度和整体构念进行测量。Mitchell 等开发的组合量表就是从指标层面实现对工作嵌入的测量,即由指标组合得到维度,再由维度组合得到构念。[2]整体量表主张通过反映工作嵌入整体的概括性评价指标测量个体对工作的整体依附感。C r o s s l e y 等开发的整体量表就是从构念层面对工作嵌入进行直接测量的。两种量表在预测员工主动离职中都有应用。组合量表能够有效地减少自我评价产生的认知夸大,整体量表则在应用潜变量测试离职模型时和量表不宜过长的情况下更为有效。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工作嵌入理论的提出,为研究员工离职开辟了新的视角。虽然其出发点是研究致使员工留职的各种因素,但是它从以往研究截然不同的方向来预测离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工作嵌入指出了工作外因素和非情感因素对员工留职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对员工离职的预测效力。随着工作嵌入理论的完善,也丰富了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发展。

  4.2 展望

  4.2.1 文化因素的影响及跨文化研究。 工作嵌入与员工所处的组织内外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文化背景下工作嵌入的影响因素、干预机制及个体映像的形成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在中国,社区因素对员工的影响有限。中国人的人情、面子、集体主义取向等因素可能会对工作嵌入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情景下的工作嵌入性研究尤为重要,还应继续努力探讨中国文化的影响因素。

  4.2.2 加强对工作嵌入性的理论建构。 虽然国外学者已经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核心概念,但相关的测量指标和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明确。而且,由于工作嵌入性概念提出的时间较晚,理论框架尚不成熟,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我国学者一方面应该加大对国外工作嵌入性理论的引进力度,广泛吸收国外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应对该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从构建整套理论体系的高度入手,同时将工作嵌入性理论与其他组织理论(如离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组织行为学的新视角。

  [1] Mitchell, T. R., Holtom, B. C., Lee, T. W.. Why People Stay: Using Job Embeddedness to Predict Voluntary Turnover.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6): 1102-1121.

  [2] 梁小威,廖建桥.“工作嵌入”模式与组织核心员工保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19一121

  [3] 买忆媛,周嵩安,梅琳.工作嵌入对科技型员工离职创业活动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 2009 (2):67—74

  冯先正(1990.01-),男 ,汉族,山东嘉祥人,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企业管理专业。章阳(1991.07-),男,汉族,安徽池州人,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企业管理专业。苗祥涛(1989.03-),男,汉,山东枣庄人,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会计学专业。杜倩楠(1991.0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企业管理专业。

  F272

  A

  1672-5832(2016)08-0271-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