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高管变更、盈余管理、企业绩效:文献综述
苗祥涛 冯先正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由于高管在公司的特殊地位,高管的变更被看作是公司的重大战略决定,高管变更不仅给公司的战略、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变化。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降低风险成为高管更换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管变更、盈余管理、企业绩效的研究较多,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回顾、整理和分析。
高管变更;盈余管理;企业绩效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也逐渐形成,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变更监管制度也不断完善。学术界也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相关行为持续关注,其中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一方面,企业绩效、股权性质、治理结构会影响高管变更,另一方面,高管变更也会对企业绩效、组织结构、盈余管理等产生影响。
1 理论基础
公司治理理论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对象,以监督与激励为核心内容”,“公司治理不仅仅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作用,也强调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来保证公司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维护公司多方面利害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治理理论从实质上可以说是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延伸和进一步发展,最早提出与公司治理类似概念的是williamson(1975),他提出了治理结构的概念。上世纪的80年代初,国外学者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治理的概念并对其展开了系统的研究。Mi11er(1995)认为公司治理机制是为了解决如下问题产生的:在经营管理中,经理人员应遵循什么标准或准则?谁将裁决经理人员是否真正成功地使用公司的资源;如果证明经理人员没有成功地使用公司的资源,谁负责以更好的经理人员替换他们?我国学者也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过论述,比如张维迎对治理理论的论述从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定义公司治理,狭义的公司治理只涉及公司董事会结构和股东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制度性安排,李上市公司高管变更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Ayres( 1994)传统的盈余管理是公司经营者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来实现的。国内学者关于盈余管理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以魏明海(2000)为代表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用会计选择改变财务报告的过程,用于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时,其目的是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是影响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宁亚平(2004)则认为盈余管理应区别盈余盈余操纵和盈余作假。
2 国内外文献回顾
2.1 关于影响高管人员变更因素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主要包括了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变更等因素对高管人员变更的影响。在董事会特征方面Jensen(1993) 、Yermach(1996)研究发现当董事会人数过多时会影响董事会的有效性,且容易被CEO控制。小规模的董事会效率会更高,且更倾向于在公司业绩不好时解雇总经理,这种解雇威胁会随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而下降。weisbach(1988)、Fields,Keys(2003) 、Brunello,Graziano和Parigi(2003)认为外部董事占董事会比例较大时董事会会更加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当董事会在考虑CEO的雇佣政策时,更加关注公司业绩。相对于内部董事,外部董事能更好的对公司高管进行监督约束。
2.2 国外关于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关于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 Murphy(1993)研究发现 ,因为低劣的业绩而被更换CEO的公司,继任者有更强的动机通过操作研发、广告和资本支出以及应急项目进行盈余管理。Pourciau(1993)研究了, 发现在高管非正常变更当年, 继任高管会通过操纵应计项目 、减少变更当年的会计盈余和增加高管变更下一年的会计盈余。Wells(2000)以澳大利亚的公司为样本 ,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在高管变更当年公司会有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Finkelsteinetal(2009)非常规变更继任的高管具有更强烈的动机通过提升经济业绩等短期指标以赢得利益相关者信任,进而降低被更换风险。
2.3 国外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Bushee(1998)、Gunny(2005)、Cheng 等(2005)认为真实盈余管理会牺牲企业的长远价值有损于企业的长远发展。Xu ,Taylor(2007)认为企业采用股票回购的手段进行管理盈余时,由于回购价格普遍偏高,造成公司现金流量大量外流,导致企业现金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Ewert , Wagenhofer(2005)认为会计制度的变革减少了企业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利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机率变大,但是这种行为对企业价值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4 国内关于高管人员变更影响因素的研究。
从现有文献看,国内学者对高管变更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主要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及控股股东变更等方面分析。较早进行研究的是赵山(2001)他选取了我国150家早期上市公司,研究这些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变动情况。从高管人员变更与企业业绩、市场竞争、股权结构、收购以及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金成晓和刘世峰(2003)从博弈论的角度发现公司独立董事与高管人员之间存在着动态博弈:在公司业绩处于正常状态时,独立董事一般不会提议或同意更换高管人员;而当公司业绩较差时,独立董事具有强烈的倾向提议更换高管人员。董事会独立董事数量会影响公司高管人员离职的概率。张俊生,曾亚敏(2005)对董事会特征等治理变量对总经理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会议次数和领导结构对总经理变更起到显著解释作用。而其它治理变量,如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等,未能对总经理变更起到显著的解释作用。
2.5 国内关于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林永坚,王志强,李茂良(2013)利用我国上市公司 A 股 2005-2010 年的数据对总经理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总经理变更当年,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利用应计项目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王思妍 ,陈 婵(2013)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对高管变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变动上年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高管变动当年倾向于调低会计盈余。高管变动下年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与董事长单独变动和总经理单独变动相比,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变动的情况下,盈余管理程度更高。杜兴强 ,周泽将(2010)高管变更导致了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 ;外部继任者的上市公司相对于内部继任者的上市公司而言更倾向于进行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王敏慧等(2007)不管是政府控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中国的上市公司,除了受微观经济环境影响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到诸如政府控制、法治水平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李增福,周婷(2013)国有公司的成功提高高管的政治资本和升迁机会。公司经营业绩对这些管理人员的政治前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自己的私人利益,管理层反而会产生做大盈余的动机。
2.6 国内关于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李彬,张俊瑞(2009)认为真实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和企业未来经营能力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周仁俊,杨战兵,李礼(2010)认为盈余管理对于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判断产生严重的影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导致收益数字和收益质量不能有效、真实地呈现到投资者面前,最终投资者可能会做出有悖于市场预期的决策。毛新述,戴德明(2009)认为真实盈余管理会增加市场风险、不利于资源的配置,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发现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这配股和微利的现象,上市公司通过这两种方式来操纵盈余,导致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遭到破坏,新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无效地占用和两费有限的资本,市场风险剧增等不良后果。
3 研究评价
据以上文献综述,国内外高管变更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3.1 高管变更是否引起盈余管理行为是研究的焦点。由于公司业绩通常与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直接联系,造成了公司高管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因此大量的实证研究将视点集中在高管变更会引起盈余管理行为。
3.2 高管变更的研究对象存在差异由于西方资本市场比较完善,大部分公司都是私营企业,董事长就是该公司所有者的代表,除退休、病故以及收购兼并等“正常”因素外,无论从频度或者在位时间,董事长的变动都很小。CEO在公司经营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薪酬也与公司绩效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国外几乎没有学者研究董事长的变更,主要集中在CEO变更与公司绩效、盈余管理及公司治理等方面。
3.3 非常规变更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公司发生非常规的高管变更时,说明公司的业绩较差,高管变更对公司业绩具有较大影响,因此近年来非常规变更成为了高管变更相关研究的重点。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公司非常规变更的比例更高,因此学者们更偏好从非常规变更的角度去进行高管变更的相关研究。
3.4 研究思路上由于不同的经济体制、发展水平、监管体制,各个国家公司的治理水平也存在这差异,不同国家的研究数据、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指标的界定,变量的选择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4 建议
4.1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 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它包括通过竞争所形成的外部治理结构,如资本市场、经理 人市场和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所组成的内部治理结构。4.2 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盈余管理往往是在会计准则未明确规定或规定含糊不清时发生。会计规范允许企业管理当局在很多方面进行选择和判断,这就为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1] 林永坚,王志强,李茂良.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01)4-14
[2] 王思妍,陈 婵.高管变动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会通讯2013(09下)85-88
[3] 陈国欣,祝继高.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4 (5).12-18
[4] 宋德舜,宋逢明国有控股、经营者变更和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05(01)10-15
[5] 丁友刚 宋献中政府控制、高管更换与公司业绩.[J].会计研究2011(06)70-76
[6] 周林洁、邱汛.政治关联、所有权性质和高管变更.[J].金融研究2013(10)
[7] 张慕濒,范从来.管理层变更与控制权市场治理效力的实证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05,(6):7一126.
[8] 朱琪.研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高管变更是否改善了企业绩效.[J].管理工程学报2010
[9] 龚玉池.企业绩效与高层更换.[J].经济研究,2001,(10):82一75.
[10] 朱红军.大股东变更与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经营业绩的作用.[J].会计研究,2002,(9):31一41.
[11] Jensen M.C.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ns Journal of Finanee,1993,(48):831一880.
苗祥涛(1989.03-),男,汉,山东枣庄人,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会计学专业。冯先正(1990.01-),男 ,汉族,山东嘉祥人,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企业管理专业。
F276
A
1672-5832(2016)08-0257-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