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学生考试焦虑内源性因素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8794
孙新红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学生考试焦虑内源性因素分析

  孙新红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目前,学生考试焦虑的现象日益得到了家庭、学校及社会的重视。考试焦虑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对待考试情境的情绪反应,是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为缓解考试焦虑状态,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欲对学生的考试焦虑的内源性因素做一分析,主要表现为遗传因素、成熟水平、成就目标、个体认知等方面。

  学生;考试焦虑;内源性因素

1 考试焦虑的概念界定

在我国,学生的考试焦虑现象得到了广为的重视。郑日昌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等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1]田宝教授在做博士论文时提出,考试焦虑是由考试所引起的焦虑,是学生面对考试情景所产生的担忧、自我占据、自我集中等认知反应和生理唤醒、典型行为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反应。[2]

  见仁见智,每一位专家的观点都有自己的考量,本文在分析众家之所长时,总结了考试焦虑的共同特点。首先肯定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是由考试情境所引起的。其次,考试焦虑还是一种负性的情绪反应和唤醒。在考试情景下,个体认知评价不当,激发负性情绪,而这种情绪会导致各种防御或逃避或学习的行为,并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及人格健康。故,概括的来讲,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评价能力、人格特征及其身心因素所制约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并且,考试焦虑者往往具有无能感、自我怀疑、自我非难等特征。

2 考试焦虑内源性因素分析

2.1 遗传因素。基因对于人的素质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每个人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遗传基因不一样,他们的神经类型的强弱也不一样,神经系统强的人比较敏感,容易激动,较多体验到焦虑情绪。研究发现,大约15%的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父母和同胞兄弟姐妹也是容易焦虑的,大约50%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孪生者有类似的症状。[3]而母亲在妊娠时的营养不良、患病、吃药、抑郁,还有产伤困难等,都造成孩子神经系统的变异,都可能使某些人对环境刺激极易产生紧张反映。一个人的焦虑与否还与人格特征有关系,人格包括多方面,如气质、性格等,而气质是先天的、遗传的,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其行为反应截然不同。例如,胆汁质的人较粗枝大叶,做事莽撞;多血质的人注意力不稳定,做事不求甚解;黏液质的人反应迟钝,缺乏创新意识;抑郁质的人敏感、多疑。

  2.2 成熟水平。在人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所呈现的考试焦虑水平高低有别,生理成熟对个体考试焦虑水平具有影响作用。小学生经常会喜形于色,连蹦带跳,或垂头丧气,放声大哭,表现形式比较情绪化。这是因为低年级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了一定发展,但其兴奋和抑制的调节能力还比较低,容易受环境的刺激而失去平衡。初中生脑神经细胞的分化机能基本上达到成人的水平,性成熟对大脑垂体的影响使得神经活动的兴奋性较强,抑制性较弱,致使其情绪表现比较强烈并具有较高的易感性,考试焦虑水平相对较高。高中学生大脑皮质的结构和机能已经达到成人水平,兴奋和抑制过程基本平衡,但是神经联系的复杂化和大脑活动的机能仍有待于继续完善,故考试焦虑水平也相对较高。大学生的身心发育已经基本上完全成熟,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考试焦虑的水平明显降低。所以,纵观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人的成熟水平的高低不一,所以考试焦虑的表现也是高低有别。

  2.3 个体成就目标。成就目标是指个体在从事与成就相关的活动(如学习)时,所持有的目的,它会影响认知历程,进而决定个人在成就情景中的行为表现。[4]人一般在成就情境中通常会采取两种不同形态的目标: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掌握目标注重发展自己的能力,强调个人的努力和其学习成果呈正相关;而表现目标的人重视的是个人能力的展现,往往执着于自己是否比别人表现得更为优秀,或是只要付出比别人少的努力就能获得等同的成功。两者相较,掌握目标比表现目标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应对性,故掌握目标的学生考试焦虑的水平较低,表现目标则相对高些。

  表现目标的人一般都抱有两种目的,一种是趋向成功型,通过比较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另一种是回避失败型,这种人较关注如何避开失败的情景,以避免漏出自己能力的不足。考试焦虑是回避目标对考试成绩影响的中介机制。[5]一般情况下,避免目标的学生,使用了无效的认知策略,从而对失败的情景反应较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产生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回避目标的学生越是努力回避消极结果,就会越关注失败的可能性,从而也就越容易诱发考试焦虑。高焦虑学生的避免批评动机比获得表扬的动机更强烈,类似的,低考试焦虑学生则更关心成功和获得赞扬。

  2.4 个体认知。考试焦虑与个体对考试情景(考试的难度、机会因素等)的认知有关。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具有的资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经验、个性、能力、意志品质、成功、失败等的认知。[6]自我认知较差的学生在经历一系列的压力时,会形成个体长期的泛化的焦虑和无助感。高考试焦虑者一般具有较低的自我认知,并习惯性将成功和偶然性、运气联系起来,将失败和命运、能力等恒定的因素联系起来。考生应考时,当威胁性刺激产生时,学生往往会缺乏应对措施,产生无适感和无助感,预期到失败,从而产生考试焦虑,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对考试焦虑的内源性因素进行研究,将对如何改善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提供落脚点,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提高考试机能大有裨益。

  [1] 腰秀平,姚雪梅:《中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 田宝:《高中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模式和对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1

  [3] 郑日昌,陈永胜:《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 王晓霞、刘丽:《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

  [5] 刘惠军,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

  [6] 郑希付:《高宏章考试焦虑的认知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3

  孙新红(1992.09-),女,汉,山东潍坊,研究生,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科教学(历史)。

  G444

  A

  1672-5832(2016)08-0232-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