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81)
民汉双语教育的政策推进浅析
——从顶层政策设计到基层制度建设
李海峰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81)
开展民汉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民汉双语发展的实际,对民汉双语教育的政策推进现状进行梳理,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民汉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汉双语教育;政策推进;顶层政策设计;基层制度建设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尤为重视民汉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设计和地方制度建设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民汉双语教育工作发展较为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
1 国家的政策设计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始终把发展民汉双语教育作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重点。1952年,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为各少数民族开展双语教育提供了根本保障。1954年,教育部在《关于甘肃临潭初中增设藏文课程的问题给西北教育局的批复》中要求:“民族学校必须设置民族语文课程”。1980年,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凡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使用本民族的语文教学,学好本民族语文同时兼学汉语汉文”。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强调:“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普通话”。
进入21世纪后,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汉双语教育的支持力度。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要优先发展教育”,我们应“因地制宜搞好‘双语’教学,积极推广普通话”。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11年,在《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将加快培养“民族地区双语教师”作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2014年,教育部在《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年)》中再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新疆和等地区要以“推进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展开教育研究工作。2015年,“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将双语教育放在突出的发展地位,并指出要“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同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各级党、政府应把握好新时期民族教育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学前教育阶段基本普及两年双语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双语教育”……
由此可见,国家从宏观层面对民汉双语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将双语教育提升到战略高度。
2 基层的制度建设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帮扶下,各省区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适应本省区的双语教育发展规划和指导性文件,以帮助规范双语教育工作和双语政策落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1994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教育条例》和1998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中,把“本民族语言“和”汉语兼学并用的模式”作为条例内容单独列出,促进了延边州双语教育的法制化。
内蒙古自治区2007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自治区应“全面加强双语教学工作”。2005年颁布了第一部促进蒙古语言文字工作健康发展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对双语教学的概念、双语教师的发展作出了相关规定,为双语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法治保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1年编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极大地促进了新疆双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12年,新疆自治区教育厅颁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双语教育质量的意见》,从思想认识、科学研究、师资培养、质量监控、管理机制等方面对民汉双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西藏自治区政府于2008年颁布《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应该“以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推广普通话教学”。
云南省委省政府于2009年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决定》,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适当增加民族中小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编制,提高省均公用经费和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并通过《云南省通用语言文字条例》、《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明确了民汉双语教学工作的方针任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于2003年颁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的意见》,提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壮文进校和壮汉‘双语’教学试点工作”的要求。
总之,中国几十年的双语教育发展,较好地践行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不仅得益于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而且与地方政府微观层面的制度建设有紧密的联系。在二者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 陈立鹏.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民族研究,2006(1).
[2] 王渊博 苏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汉双语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困境探讨[J].民族教育研究,2013(3).
[3] 艾力·伊明.双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4] 马文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其战略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4(3).
[5] 阿呷热哈莫.如何准确理解双语教育概念[J].中国民族教育,2012(3).
[6] 曲木铁西.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实施双语教学必要性的再认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7] 赵岩.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访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荣誉会长丁文楼[J].中国民族教育,2016(1).
G750
A
1672-5832(2016)08-0219-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