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中西方绘画的艺术世界
魏晶晶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笔之柔软,墨之绚烂,水之韵律,当他们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享受;抽象的表达,夸张变形的绘画语言,不同色彩的表现形式,为我们展现的是完全不同于中国绘画的西方艺术表达。
绘画;西方艺术
1 绘画的表现形式
那么,我们都知道,中国画擅长用线,线条的表现柔韧有力,绵延起伏。极具表现力。而西方绘画却并非如此,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西方绘画一般以写实为主,所画物体都是一种具象的表现形式,而中国画由于我们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大多是去表达一些精神世界,多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如果非要用透视去解释画面,那么,就是散点透视吧,如清明上河图。而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其实,透视,便是西方传入的,中国人讲究一个和谐,天人合一,画面的表达也是一种托物言志的精神寄托,而西方,绘画很早便成为了一门职业,西方人及其热爱绘画,多以写实为主,透视的发明,也是西方人严谨理智的一种表现。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西方艺术在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讲究形似。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不求形似,而求神似。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题材多以自然为主,而纵观中国绘画史,中国绘画,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更喜爱纵情山水,将自然山水作为绘画的题材。西洋画题材更多的以人物为主,因为西方绘画刚开始是为宗教服务,许许多多的画家都是以表现宗教中神的形象为绘画内容,所以西方更注重画人物画。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人物画在今日仍为西西方绘画之主要题材。
2 创作手法
写实与写意的不同。中国绘画不是模仿物象,在古代,由于交通的不方便,文人墨客并不能够将自然风光拍在相机里回家画,也无法将桌椅板凳带着一起出行,所以他们大都是到了一个地方使劲努力的看,将物体的形象记在心中,再回家慢慢加入自己的回忆和想象进行绘画。所以中国画大多不拘泥于物象的表面,不过分将球视觉效果。中国画对客观物象,力求打破客观事物的约束,追求超于象外,进而抓住其精神实质,注重抒发作者内心感受,追求传神、写意、抒情。而西画则是重形的,是源于生活,反应生活,西方绘画更偏爱于研究光,用光的变化和色彩的不同,来表现物体。即使不同的光感下,依然能够非常逼真的表现物体,像巴洛克风格,画面背景多是暗色,而人物的五官皮肤是非常亮的,多用金黄色,人物绘画也是及其的逼真,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小荷兰派的《倒牛奶的女仆》。平面与立体的不同。中国绘画由于与书法关系密切,重视线条而相对轻视凹凸与明暗,中国画是单线平涂,没有阴影的表现,所以,中国绘画史纸上的绘画,是二维的绘画。而西方绘画则以色、光线、阴影、透视、块为基本造型手段,以明暗造型为主,线条则从属于明暗,所以西方的绘画是在画布上表现三维效果的绘画。
时空表现不同。中国画取景方法是动的,不是固定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时空结合在一起,用一种流动的眼光,移动的立场摄取物象。西画则把透视、解剖、光和色等科学原理应用于绘画。采用固定的焦点透视去描绘事物,西画的明与暗,光与影,再加上透视缩形的表现,构成绘画艺术的主要长处。
色彩和色笔的不同。中国画注重笔墨,西画则偏重于色彩的描述。
3 绘画的艺术价值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化中人文理性精神的重要表现。作为中国传统价值观一部分的自然观,其基本特质在于呈现一种人文与自然的交互渗透。尤其是道家的思想,如八卦太极,和谐等等也是这种思想的表现。天道与自然始终是一种根本的、先在于人的、完美而不可亵渎的存在,从整个中国传统哲学来看的话,人类对它来讲,是后在的、从属的,认识自然的产物,人的最好生活就是过真正自然的生活,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个最基本观点。西方文化中人类作为天神的创造物,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其它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点,人应该成为自然的主人,这一点,从神话故事中也可以体现出,神的形象都是人性化的,在神的身上不仅具有一些神性,更具有一些人性,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上帝赋予人类支配自然的权利,自然与人是相互对立的。自然是一种没有灵性的存在,而人才是所有存在的中心,其它的存在不过是为人的需要服务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自由来使用自己的财产和能力,消费占有使用自然资源的能力是衡量个人与民族的价值尺度。
中西之间这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体现在彼此的绘画中也有着明显的差别。由于西方价值观主张“人为自然界立法”,突出人的作用,重视人的独立、自主、平等的原则,因此在西方国家的绘画中,人物形象处于非常突出醒目的位置,肖像画在西方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强调整体统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绘画艺术中主张“道法自然”和“情景交融”。所以中国古代的山水画远多于肖像画,如果画中有人,那么人物往往并不突出,甚至处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位置。
魏晶晶,性别:女,民族:汉,学历:研究生,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艺术与设计。
J203
A
1672-5832(2016)08-0201-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