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泰国民间故事“隐士”渊源辨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8048
李 俊 高 翔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泰国民间故事“隐士”渊源辨析

  李 俊 高 翔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泰国许多的民间故事中都有“隐士”形象的存在,他们神力超群,教会了主人公各项技能,赠予主人公神物,并能在主人公遇难的时候出手相救,在故事中主要起“神奇的助手”这一作用。那么故事中“隐士”的渊源到底是印度还是中国,抑或是其他。本文旨在对泰国民间故事中“隐士”形象的渊源作一个简要的辨析与论证。

  泰国;民间故事;隐士;渊源

  泰国民间故事,而又特别是在魔法故事中,“隐士”作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形象特点一般是这样的:隐士在山中修行,有着长长的胡须,穿着老虎或其他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年岁已高,为主人公传授技艺,赠送他们具有神力的宝物,能在主人公遇害时帮助主人公重生,并能揭穿坏人的阴谋诡计,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是正义与神力的化身。

  从“隐士”的形象来看,他们在山中修行,具有神奇的力量,甚至能帮助人死而复生,似乎同时具有佛教与道教的色彩,这和泰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带这一特征是相吻合的。那么泰国民间故事中的“隐士”到底是来自于印度还是中国抑或是其他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作一个简要的辨析与论证。

1 泰国民间故事 “隐士”与印度的关系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印度河文明开始到佛教和印度教的兴起,凭借其文化的宗教性、多元性与包容性,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又特别是东南亚广大地区,泰国也不例外,不论是文学、艺术、宗教还是文化都深受印度的影响。

  从泰国民间故事中“隐士”的泰语名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个巴梵语借词,那么“隐士”自然也是源于印度的。再从故事中所描绘的“隐士”形象来看,他们在深山中修行,而“修行”一词和印度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印度教中就有专门的苦行僧,印度教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从而得到神的关照,有些人则希望通过苦行僧这一捷径得到神谕和真经,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带着象征湿婆神的三叉杖,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容忍的种种“修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因此,从故事中的修行来看,也是和印度教文化相契合的。佛教曾分三次传入泰国,阿育王在位时期还选派僧人分九条线到印度及附近国家宣扬佛法。据记载,第八条线路传入了当时的素万纳普,就是现在的中南半岛,也就是现在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从故事中的“隐士”帮助主人公重生这一情节来看,虽然佛教中并没有“死而复生”这一说法,有的只是“生死轮回”,但明显“重生”这一情节也带有佛教的色彩。因此,泰国民间故事的“隐士”来源于印度是正确的说法。

2 泰国民间故事 “隐士”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南亚广大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世界几大宗教都对中国影响颇深,而唯有道教是源于中国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是在中国古代鬼神信仰与崇拜的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承袭战国以来的方术而衍化形成的。

  泰国民间故事中的“隐士”,从中文名来看是道家的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而从故事中“隐士”的形象,长长的胡子,隐居山林修行,这和道教中的士人也是相吻合的。那么泰国民间故事中的“隐士”是来源于中国的吗?从中国道教的起源与发展来看:道教正式形成于东汉时期,发展成熟于魏晋时期,繁荣兴盛于隋唐时期,明朝时期走向世俗,清朝时期迈向近代。再看泰国的历史沿革,公元1238年建立了统一的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与曼谷王朝。因此,从时间上看,中国道教对泰国的影响并不是很深。而印度文化则不一样了,印度文化对泰国的影响是大于中国的。再看故事中的“隐士”帮助主人公“死而复生”的情节,虽然道教是一个重生乐生的宗教,但以修道成仙、长生不老为目标,注重养生延年益寿之术,并没有说可以让人死而复生。因此,虽然故事中的“隐士”形象和道教中的士人形象很接近,且“隐士”的名称是道教术语,但笔者认为其并不是泰国民间故事“隐士”的来源,由于泰国所在地理位置的原因,肯定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道教也只是影响了故事中某些神祇形象特点的构成,更多的影响还是来源于印度文化。至于故事中“隐士”的中文名称,应该是缘于不同语言翻译上的差别之故。

3 泰国民间故事“隐士”的渊源

综合泰国本土关于“隐士”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来看,其数量十分繁多,甚至“隐士”也有不同的形象,据笔者所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显示:“隐士”有一百多种,甚至还有女性的隐士,而不同的隐士也有相应的不同故事。大多数的资料都认为“隐士”是来源于印度的。再回到故事中关于“隐士”的故事情节,他们教主人公各项技艺,赠予主人公宝物,在宝物中有可以起死回生的,有可以作为交通工具飞行的,甚至还会赠送主人公美丽的女子,而有“隐士”出现的故事还常常会有另一位神祇“帕英神”的出现。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泰国民间故事中的“隐士”是来源于印度的,就故事情节分析,他们又不仅仅是完全照搬印度文化中的原型,还融入了自身文化的因素。如:泰人朴素的原始信仰,他们相信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且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应的保护神,在故事中主人公遇到危险时总会有“隐士”前来帮助,实际上也是泰人自身的美好愿望和想象。再者,“隐士”形象多出现在泰国魔法故事之中,而魔法故事就是典型的融合泰民族文化特征的一类非常著名的故事。因此,关于泰国民间故事“隐士”形象的渊源应该是源于印度,受到了一些中国文化影响,但更多的是融入了泰国自身的文化元素而另据一格。

  [1] 金勇. 泰国民间文学[M].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刀承华. 泰国民间故事选译[M]. 民族出版社,2007.

  [3] 林太. 印度通史[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4] 李刚. 中国道教文化[M]. 长春出版社,2011.

  李俊(1992—),男,汉族,四川德阳人,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泰国文学。高翔(1990—),女,傣族,云南普洱人,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泰国文化。

  D92

  A

  1672-5832(2016)08-0128-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