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社会组织与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优劣势分析
陈海燕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正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发展,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所蕴涵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各种内生和外部辐射的风险因素正逐步聚集,导致各类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使得低效率、高成本以及低社会动员能力的传统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受到挑战。由此,公共危机的应对必然要求纳入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和力量,形成社会整体应对的格局。本文将结合实际分析社会组织与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优劣势。
社会组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优劣势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社会组织。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组织是以一种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稳定的方式把人类的活动或他们所生产的物品协调在一起的手段。在我国,十七大报告正式确认了“社会组织”这一科学定义,指出社会组织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演化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提出和使用的一个概念,是对传统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或民间组织等称谓的改造而来的。根据现有法规和规定,社会组织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狭义)和基金会。1.2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是指“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是一种危机管理方法:在面对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受到损害时,能结合时间序列,在危机发生前、危机发生中、危机发生后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非程序化决策行为。①公共危机管理具有权变性、社会公共性、博弈性、长期系统性等特征。
2 社会组织与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到了一个公共危机频发的时期。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必须充分考虑到公众和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充分利用和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组织的民间性、非营利性和自主性等独特优势,弥补政府的不足,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两者的合作关系,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那么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分别都具有哪些优势呢?2.1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优劣势
2.1.1 政府的优势分析。第一,政府具有独特的组织资源。因为公共危机的突发性与紧急性特点,而政府具有自上而下的命令服从组织体系以及管制与命令方式的运用,正好能够满足公共危机快速动员和行动的需要。第二,政府的权力资源使得政府具有相对于市场、公民社会更强的影响能力、规范能力、整合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动员能力。因此,在面对社会的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等秩序结构受到严重威胁甚至破坏的公共危机事件时,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以及政府对公共权力的有效行使都是恢复并维护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2.1.2 政府的劣势分析。第一,我国自上而下的危机管理组织系统使得危机管理效率低下。目前的各种危机事件大都起源于地方,地方上的政府是危机事件的关键处理者。但我国的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在危机管理中地方过于依赖上级相关部门而被动执行中央政策,导致了很多问题悬而未决。第二,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没有持续能力。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各级政府在危机来临时设立一个的应急机构来应对,没有设置统一的管理机构。危机结束后,临时机构就宣告解散,更没有组织来进行危机信息的搜集、整理,并进行经验总结和完善类似的危机管理预案。第三,政府政策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现在,我国危机的相关信息基本上是通过政府内部的信息渠道进行传播的,并通常严格控制在决策层面、相关的政府部门和技术专家的范围内。第四,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协调和沟通困难。现在的公共危机事件由单一性危机转为复合型危机,应急管理中涉及公安消防、交通、医疗卫生和能源等各个部门,但政府的“条块”分割却严重阻碍了管理效率。
2.2 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优劣势分析
2.2.1 社会组织的优势分析。第一,资源筹措方面。社会组织领域各异,大小不一,分别针对某一问题、某一地区获得更直接的信息,目标单一明确、反应有的放矢,更能根据具体需求与不同定位筹措资源。第二,组织结构方面。相对于政府金字塔型的科层制结构,社会组织的活动是通过非强制、民主的方式展开的,可以灵活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有依据地修改管理策略,将触角伸向政府无法顾及的地方。第三,提供专业服务方面。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弥补政府职能和服务的缺漏,针对具体的个人或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多样化和弹性化的专业服务。第四,信息交流方面。重大突发的危机事件爆发后,社会组织在危机管理中通过来源于深入了解具体情况的公民个人、志愿者等提供的信息,将更具体、更丰富的需求与情况反馈给相关组织,以提高救助的针对性和效率。
2.2.2 社会组织的劣势分析。第一,社会组织的内部体制与管理不完善。它的组成方式灵活多变、成本低下、适应性强等特性造成了组织在内部管理和体制上的许多不完善。第二,资金供给不足。政府的财政拨款与补贴是我国社会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而服务性收费、社会捐助等形式的来源只占了资金供给的很小部分。第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紧缺。由于社会组织内部体制与管理的不完善,资金严重不足,社会地位不高、社会公信力不强,组织成员待遇偏低、不稳定等,造成了高水平专业人才的流失和紧缺。
3 小结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存在缺乏专业和统一的管理机构、管理效率低下、成本高等问题,必然要求将社会组织纳入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中去。在公共危机多发时期,政府与社会组织有机合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优劣势所在,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研究政府如何才能够处理好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来。注解:
① 林炜.《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1] 马海韵:《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优势》[J].《行政伦坛》,2011(6).
[2] 林帅:《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3] 丁丽,陈绍珍:《浅议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及对策思考》[J].《理论前沿》,2011(6).
陈海燕(1991.04-),女,彝族,云南个旧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管理。
D6
A
1672-5832(2016)08-0126-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