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7719
张宁芮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张宁芮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孙中山在其将近40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面对被列强瓜分和面临着民族灭亡的旧中国,如何才能建立一种既符合当时时代发展潮流,又能适应中国本土特色的政治体制做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在总结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民主政治制度方面的成败历史经验后,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实情,在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创造性的资产阶级宪政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方针,研究孙中山宪政思想对于进一步完善政治体制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有助于帮助我们深刻解读中国近代以来立宪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构建法治社会,更好履行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发展战略。

1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是创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现代民族国家所体现的现代性就是民权、宪政。[1]孙中山在认真研究中西方各国文化、历史、政治、法律的基础上,以理性的态度对清末以来中国的宪政进程进行分析,批判性地指出清末以来简单化的模仿、移植西方宪政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他结合中国现状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民主宪政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宪政思想是在乱世中做出的一种积极反应。

  欧美近代法律思想尤其是三权分立思想是孙中山宪政思想产生的主要源泉。“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有文化而融贯之”[2]。由于他本人的经历,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多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是他最初接受的西方法律思想,并极力在中国推行。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是其五权宪法思想的另一重要来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政治理想,也是集大成的理论体系。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以三民主义为理论基础的。

2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权能分立思想

  从权能分开说的内涵看,是把国家的大权一分为二。一是“政权”,一是“治权”。政权即为“权”,是“管理政府”的力量,这个“权”由人民来掌握,“治权”即为能,是政府自身的力量,这个“能”应当是有能的人,组成的政府掌握。孙中山认为,只有这样将“权与能”分开,就可以做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孙中山“权能分开”说是他宪政思想中的基础部分,它体现了孙中山民主主义精神的精髓,“主权在民”的思想被提到了首要地位。“人民有直接管理政府之权”和“政府的工作随时受人指挥”被奉为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2.2 五权宪法思想

  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表现形式是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分立”。三权分立,相互平衡制约。依此理论,美国于 1787 年建立了中央联邦政府,包括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部分。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行政权属于总统以及由他任命的内阁;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中国的宪政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借鉴中西,学习古今,结合民族,立民国大法。”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3]。

  2.3 “建国三时期”理论

  这是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实现方式。他意识到要想在国民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达到“宪法之治”,就必须有一个过渡的过程,因此,提出了“革命程序论”。军政时期是准备阶段,“军政时期之宗旨,务扫除反革命之势力,先传革命之主义”,[4]旨在彻底消灭封建专制的基础上摆脱旧风陋俗,思想上能够开始有民主意识的萌发,建立新的社会秩序,通过发展教育和兴办实业为民主共和奠定物质基础。训政时期,被认为这一过渡是从专制走向共和的关键,主要任务是完成地方自治,达到国家组织完密,人民在受到训练后在地方上可以实行国政之后,就可以进入宪政阶段。宪政时期是宪法真正施行之日,是建国大功告成之时。

  2.4 直接民权思想

  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就在于维护“直接民权”。选举权是直接民权所包括的第一个权力, 其次是罢免权。同时,人民还要拥有创制权,以此来保障国家实行的法律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保护共和国民的合法权利,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最后,是针对法律的废除和修订而言的复决权。他十分强调四大直接民权对实施宪政的重要性,他曾将五权宪法比作是“一部大机器”,四大直接民权是这部大机器的“制扣”。也就是说四大直接民权是实施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关键和保障。直接民权思想是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精华。

3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当代价值

在中国百年宪政的历史进程中,尽管孙中山的宪政探索并未达到其理想的目的;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他逝世后继承其遗愿,同一切忠于他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我国近代宝贵的历史遗产、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他的民主宪政思想归根到底就是民主与法治。而现今我国所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目的就是发展民主政治,目标就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民主的法治国家,这一点不但是孙中山先生的愿望,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孙中山宪政思想中的地方自治理论有利于我国实现直接民权,完善选举制度;我国宪政的发展与完善要循序渐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告了我们要进入到深化改革的攻坚区,政治体制改革也是重要的部分,借鉴孙中山先生的宪政思想,对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更加合理和完善,更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依法治国战略,更是站在新的起点上,正视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各种法治问题,借鉴孙中山先生的宪政思想,在一言一行中都要落实到依宪治国,真正维护人民的权利不受侵犯,实现民主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1] 王晶.孙中山宪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研究生院.2013:34

  [2]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 319

  [3] 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56 年.79

  [4]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1卷,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年,103

  张宁芮(1990-),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

  D90

  A

  1672-5832(2016)08-0123-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