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张 菡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距离当今社会已过去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中,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一百多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以他那空前的预见性,为当今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指明了出路。本文系统梳理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当代价值
众所周知,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世而制,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无疑成为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下的大势所趋,世界上各国也都在这一大方向下不断发展。但就在这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不断遭到恶化,人类对大自然不加节制的肆意掠夺,使得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前不久在巴黎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上,各国均对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提出自己的决心和对策。改善生态危机迫在眉睫,所以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将之与当代生态思想相结合,一方面深刻剖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使生态思想积极的理解并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有助于更好的在实践中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1 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最新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中包含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具体举措。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借鉴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借鉴的关于马克思理论中关于生态的思想,而在生态思想中又数借鉴的人与自然的思想最为典型。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了自然是先于人存在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为人的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资料,人在实践中认识和改造自然,但自然发展不是无序的发展自然发展是有规律的,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这一点,更要在认识的基础上尊重自然规律,不能与之相违背,否则将遭到自然的惩罚。而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关人与自然内容的高度概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产生出的与新时代相结合的新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的关于生态的思想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2 有助于培养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不言而喻,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人类在处理自身与自然之间关系时错误的价值取向所导致的。长期以来,人类都把自然界看作是自己的奴仆,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有考虑到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因此,当代社会要从根本上消除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首先要从人类的观念入手,要使全人类树立一种生态环保的意识。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它不仅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料,而且自然界还是人的对象性存在,人类要通过实践活动来确证自身的存在。通过研究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我们知道马克思是非常重视实践的,“实践的人化自然观”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中倡导生态实践,对自然界给予人文关怀,积极开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例如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退耕还林、减少私家车的数量、对生活和生产垃圾的分类处理等等,并且通过诸如此类的环保实践活动来推动生态环保理念的大力宣传,从而使全民都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以此来促进人们尽快地树立起生态环保意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3 为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
目前全球严酷的生态现实告诫我们:全球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如果人类再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改变原有的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增长模式,将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爆发,最终人类的覆灭也决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当今社会解决生态环境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而马克思关于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论述无疑为当今社会由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的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既承认人的主体性,也承认自然的主体性,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的前提性地位,人类要想永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走上生态文明的建设之路。他指出只有到达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那么与共产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文明形态即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以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持续繁荣共生为宗旨,倡导人类立足于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谐发展。因此,在当今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的关于生态的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生态实践,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将为人类文明的长盛不衰提供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人们也在为摆脱生态危机的桎梏寻找出路。
可以说,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的生态学著作,也没有专门使用过“生态学”这一术语,但是通过研究发现,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哲学思想中蕴含的生态思想是多么的科学和超前,对于今天指导人类解决生态危机仍不过时,并且具有其它理论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理论品质。今天再度研究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无疑对于我们解决当前日益加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马克思.经济学一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56.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6-88.
[3] 于秀玲.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哲学解读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4] 汪健.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及当代启示[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3.
张菡(1992-),女,汉族,籍贯:河北易县,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
A811
A
1672-5832(2016)08-0108-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