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铁路卫生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浅谈赏识教育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陈 蔺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更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育人观念、育人方法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时效性,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赏识教育是以激励为目的,允许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推行赏识教育可以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处理好班级管理赏识与批评的关系。
班主任;赏识教育;中职学校
1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6种教育方法之一,它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的确,当我们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学生的有点、长处,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拥有勇于进取的信心和动力。心理学也认为,人人都需要赞赏,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弱化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把握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理解、尊重、激励、宽容等热爱学生,善待学生的进程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信任学生,关怀学生。学生从班主任的赏识中,可以体会到关心呵护,可以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评价和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做到自我肯定,激起学生的优秀信念,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信的钥匙。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相对偏低。他们大多是高考落榜,读中职往往是无奈的选择。作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大多数中职生心理上有挫折感,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到中职学校后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认为自己天资愚笨,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完全放弃学习;有的缺乏自律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差,经常迟到、旷课,在初中阶段就形成了喜欢抽烟、常驻网吧、滋事打架等恶习的问题学生也比较多,而这类问题学生又往往对学校的教育有排斥、逆反心理。总之,中职学生在学习成绩、心理素质和品行方面都有较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对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挑战。在现实的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有一些老师管理方式比较刻板,就是在学生犯错误时,不计方式,不分场合的严厉批评学生,认为这样做才是严管学生,能够“管”学生,能使其身心全面地发展。可实际上,这种采用责备、训斥、命令、强迫的方式方法管理教育学生,最容易令学生反感,往往收效甚微。这种陈旧的教育方法,只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理进一步变得更自卑、更胆怯,觉得自己是无用、愚笨之人。造成师生关系恶化,让师生关系承受着教育与受教育的失败的痛苦,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已迫在眉睫,赏识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2
如前所述,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他们更希望被人理解、尊重、信任,他们被人赏识的渴望更加迫切,也就更适合运用赏识教育来教育管理。那么,在具体开展中职班主任工作中,应如何运用赏识教育?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展开:2.1 善于发现学生优点
发现、肯定学生的长处是开展赏识教育的基础。班主任不应只是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更应成为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和引导者。坦诚来说,中职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并不多,传统意义上的“差”学生倒不少,要找到他们的长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再差的学生也有长处,关键是班主任应树立“天生其人必有才”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要像地质勘探队员一样,细心勘探,发现深处的宝藏,把它们挖掘出来。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具体方法可通过班主任自己的日常观察,也可以通过其他学生侧面了解,或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例如,可要求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写一个书面的自我介绍,其中一定要有介绍自己优点长处的内容,结果表明,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虽然与实际不完全相符,但还是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有益的信息。2.2 坚持师生平等与尊重个性两个原则
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应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关心爱护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心,更不能歧视学生,承认班上学生的差异,对班上学生只排横队,不排纵队。尤其是对班上“双差”后进生给予高度关注,班主任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班主任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明白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拨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很难改变。坚持师生平等和尊重学生个性,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最终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班主任在尊重、关爱的基础上赏识学生,学生增强了自信,得到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赏识提高了热爱学生的自觉性,学生的发展增进了班主任对自身工作能力的信心;自信与发展后的学生对班主任更加尊敬、赞赏和热爱。
2.3 个性与共性结合
首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赏识方式。例如,对缺点多的后进生,应一丝不苟地寻找其“闪光点”,加以赏识,创造促其转变的教育契机。以我的育人实践为例。我曾经带过一名同学,在校谈恋爱、经常旷课、多次参与打架,被学校留校察看处分,很多老师对他都有成见,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但我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他为人比较大方,主动帮助班里的同学,班级活动踊跃参加,我就在班上郑重地对他进行了表扬,个别谈话时也充分肯定他的乐于助人,表明老师相信他的本质并不坏,只要注意自律,一定能成为好学生。这名同学的思想因此受到触动,表示要争取做个好学生,后来尽管也有反复,但迟到旷课等行为少了,实训的时候为更好掌握护理的相关技能,在实训的医院多次受到带习老师的表扬。有如,我班里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同学,该生成绩一般,表现一般,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在一次其次走访寝室,我发现她喜欢吉他,我就鼓励她参加学校爱乐社,帮她在校园歌手大赛中报名,帮助她建立自信,在那次大赛中获得优秀节目奖,对个性不同的学生,赏识的力度也要有差别。对胆小怕事的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肯定与鼓励;对胆大、自负的学生,则要掌握好赏识的时机与火候,不要让赏识变成“捧杀”。由此可见,赏识能够点燃自信,产生不竭的动力。最后,赏识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赞扬、肯定的语言,爱抚、友善的动作,还可以是欣赏、赞许的目光,当然,也不排除适当的物质奖励。
2.4 处理好赏识与批评的关系
赏识并不是溺爱,运用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熟视无睹、弃之不管。对学生严于要求和宽容大度都是出于一个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并不矛盾。严而不苛刻、慈而不溺爱、宽而有限度,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及艺术。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批评跟赏识都要求运用恰当的方式。当学生犯错误要批评时,最好在批评之前先用亲切的语言,毫不吝啬地肯定赞美其优点,然后就事论事,优点适当的放大,缺点尽量缩小,切忌对学生讽刺挖苦、高声呵斥,践踏学生自尊。总之,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的一种教育策略。赏识教育是理解,是尊重,是激励,更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若能变换心态,更新观念,合理运用赏识教育,为学生创设一个受到尊重、关注、赏识的宽松成长环境,收获的必将是成功育人的欣慰。
[1] 赏识教育,开出美丽花朵[J].陶勤英.职业教育(下旬刊).2017(05)
[2] 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牛清艳.中外企业家.2017(15)
[3] 如何用情感教育来疏导心理脆弱的学生[J].张海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09)
[4]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中应用赏识教育的探讨[J].姜立.电脑迷.2017(05)
[5] 高职生主题班会建设初探[J].温天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6] 试论利用主题班会实现班级教育目标[J].申爱霞,陈霞.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7] 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J].张冰,黄金斗,戚玉梁.职教通讯.2002(07)
陈蔺(1990-),女,藏族,甘肃陇南人,本科,成都铁路卫生学校,研究方向:班主任管理。
G71
A
1672-5832(2017)12-0221-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