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7513
李飞燕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5)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李飞燕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5)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召开,在习近平总书记工作报告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其中,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重塑大学的理念?培育新时代共和国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回顾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模式以及历史的发展,我们会有更多、更深的思考。

  苏联模式;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1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谈到《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中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1]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化”,按照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与独特的国情,不亦步亦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自信”坚持,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

  2017年10月18日,19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工作讲话中关于高等教育谈到:“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3]新时代,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更加严峻。指导思想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带来了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核心价值观面对市场逐利性挑战带来了功利化;传统教育方式面对新兴的网络新媒体挑战带来了碎片化;以及面对全球化中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和文化的渗透对接班人培养带来的挑战等等。这些问题,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与建设一所一流大学带来了更多更深的思考。

  建国初期由于过分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机械地照搬了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而对我们自己高等教育中如通识教育模式这本合理的、有益的东西制度与方式却一概予以否定。教育目标过于以功利化的价值为取向,国家片面的强调培养为建设服务的“专业教育”、“专业人才”,使大学的教育功能出现了混乱。”[4]

2 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教育思路革新

大学课堂是知识的课堂,是将大学生输送到国家各行各业的人才渠道,专业课程的教育应立足基础,循序渐进,系统全面。应该积极寻求新颖、直观、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模式。在推进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大学生独立思维、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教师的课堂教育只是作为一个基础手段,如何以自身的知识储备去自我学习和提高,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技能。特别是现在知识更新迅速,如果大学生缺乏自学能力,是很难在社会立足的,因此,高校应予以积极重视。

  同时,如今的社会,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如何能够依靠扎实的文化理论知识基础,与时俱进的深入学习先进理念和知识,激发蓬勃的创造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关键。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关系着国家的长久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应注重培养新时代创新性人才,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的桥头堡,应积极响应号召,引导学生树立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精神,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高校教师肩负的责任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5]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

  陶行知先生说过,“前教万教,教人求真”。老师首先应该以教书育人为人生理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全球化为一体的情况下,面对着每天大量的夹杂着西方敌对势力文化的渗透、入侵,所带来的负面信息,教师以身作则,积极用自己的言行传递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和经验,富有激情的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以坚定的信念,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其次,知识的浩瀚,日新月异的更新,“为了能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都对教师每天都在提出具有更博学的要求与自身的提高。一位优秀女教师支援贫困山村,任期满之后面对着孩子们泪光盈盈、渴求的目光却不舍离开,最后还携带着同是老师的丈夫与年幼的女儿一起来扎根这贫穷落后的偏远之地。“太伟大了,如果是我,我肯定做不到。”这是多少人听闻这则消息之后发出的一生自责之言。的确,好的教师应该是仁慈、宽容、友善和充满爱的,对待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宽容、友善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2 对学生的培养

“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身体素质都是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要。

  一位自美国留学回国的心理学博士在某学校任职。任职不过一年却被停职查看。究其原因,一位学生自杀未遂被送往医院,有人建议是不是可以从心理健康方面给予疏导?到达医院,也有医生建议请精神科医生来疏导,诊断下?皆被否决!学生后来“治愈”而得意“大笑”而去。却在几天后再次撞墙自杀身亡。心理健康教育被国人漠视之深足可见一斑。马加爵事件、南大碎尸案、清华投毒案等至今回想仍然触目惊心,而这些犯罪大学生通常有几个显著的心理特征,内向、厌世、穷困、冷漠、自我、自卑等,如果那些大学生罪犯在校内能够能到足够的重视和关爱,能够得到更多的同情和体谅,这些悲剧说不定就不会发生,而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在高校心理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所有大学生其实也缺乏这理解和包容关爱他人之心。

  因此,大学期间,高校重视心理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渠道,积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提高抗压能力,势在必行。控制情绪的能力以及健康疏导的能力,保持积极、健康和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天,大学生这样才能迎接走上社会之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事务。

  传统高校教育中,身体素质教育从未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大学生体育课程也早已沦为课外放风似的释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连年下滑,各项身体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健身意识淡薄,没有积极锻炼的习惯,沉溺网络和游戏,把过多的课余时间放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体育课设置也不尽合理。多数高校为追求就业率,根本不把体育放在重要位置,少设置或根本不设置体育课程。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严重不足。连年的扩招,造成大学校园基础建设远远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学生数量,体育器材和场地的配备远远达不到要求。[7]

3 高校教育设施和方式建设

大学教育的稳步推进与教学设施的建设是分不开的。首先,在课堂上,应积极推行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育的死板和生硬,让教育手段灵活多样、喜闻乐见;其次,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查阅室、实验室等辅助教学设施建设,让大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良好的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知识,稳固旧知识,行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习惯;第三,积极利用社会基础资源,比如博物馆,文化遗产公园、历史古迹、科技馆、展览馆等社会硬件设施,这不但是对大学教学设施不足的补充,也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

  另外,在大学生教育方式上不能拘泥于课堂,可积极建立各种文化交流平台、创业平台、勤工中心、社会实践中心、兴趣社团等一些辅助措施,帮助大学生学会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和经验。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顺应新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重塑大学的理念,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双重健康的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回顾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模式以及历史的发展,高校教育承担的责任,我们需要根植于本土继续探索、思考。

  [1] 陈建荣 陈金波.民办高校工会重构维权机制探析.《中国教工》-2010

  [2] 李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视野.教师培训讲座.2017.6

  [3]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系列文献.2017.10.

  [4] 胡娟娟.建国后高等教育学习苏联模式的回顾和历史教训.《改革与开放》.2009.12

  [5]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摘要)[J].现代特殊教育,2014(9):3-3.

  [6] 刘尧.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凝视——从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北大办成“第一个北大”谈起[J].大学(研究版),2014(9):92-98.

  [7] 刘文云 金博.江西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7

  李飞燕(198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0

  A

  1672-5832(2017)12-0216-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