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福海县文化馆 新疆 福海 8364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问题分析
哈勒力别克·哈布勒
(新疆福海县文化馆 新疆 福海 836400)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和传承,所面临的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和遇到的阻碍进行了一下系统的梳理。并且以这些问题为由,提出了清晰可行的解决对策。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深化人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相关问题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前言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在世界历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古代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千百年未衰的动态文化与物质文明一起构成了星光璀璨的中国文化。非物质文明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民族文化一路流淌到当今时代的,是民族文化最具有活力的部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些年来渐渐展开,已经出现了由个别重点保护单位再到全国范围的全面重点保护状态。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问题
1.1 传承制度不健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传承是这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只能依赖对于传承人的保护和传承人本身对于遗产的维护。已经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即传承中断,遗产消失灭绝[1]。当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已经存在,但是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传承的具体工作指导。在很多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区,仅仅是名头上挂着遗产,但是没有对于遗产丝毫的保护敬畏之心。地方政府缺乏对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资助,很多地区并没有设立专门款项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投入资金,甚至任其自生自灭,国家缺乏传承过程中的制度保障。
1.2 传承人稀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关键,那么身负着这一关键的就是传承者。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目前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很多遗产濒临灭绝。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都是一些偏远地区的老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没有下一代传承人的,而且绝大部分年轻人没有意愿去学习。这就造成了传承过程中传承人的缺失问题。
1.3 传承的生存空间被破坏
1.3.1 生活方式的变化。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和新农村的建设,使得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空间,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存空间被破坏[2]。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无处安身。
1.3.2 思维方式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很多陈旧传统的风俗受到了部分现代人的淡忘和忽视。外来的思想向我国本土渗透的辐射,新的思想方式影响着人们。另外,由于城乡一体化,城市的思想也感染影响着农村的思想方式。尤其一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文化底蕴独特的偏远地区,那么一来,受到城市思维的浸染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越艰难。那么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来说,受到其他思想的打压排挤和异化,势必会造成传承人的心理压力,直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赖以生存的土壤冲刷殆尽。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传承制度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家需要一个完备权威的机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保护。这就要求政府出面,相关部门拟定政策。从制度层面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及对于传承人的一系列保障。所以要求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团体都要注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可以通话宣传和教育,吸纳一些有志青年承担起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能够让非物质文明代代相传。
2.2 保护传承人
传承人顾名思义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载体和媒介。传承人不一定是一个单独个体,它也可以指每个传承团体。那么在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上,就是首先对于不同的传承类别要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如何保护传承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将传承人聚拢在一起,设立单独的机构,惊醒社会教育或者宣传推广,使继承人与社会接触,寻找合适的传承人。当然,我们更要尊重传承机制中的自然规律,毕竟科学保护传承人才是正确的保护态度。
2.3 培育传承土壤
如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变得逐渐狭小。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壤不被破坏,一方面要将遗产传承人更加有力的保护起来,而且是需要政府和民间力量一起,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继续传承下来。另一方面就是尽量避免纷杂的思想干扰到遗产的继承,避免其他群体的过多介入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纯洁度。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应该以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用更广袤的胸襟来关注它的走向。这样才才能以更加具有当代化色彩的态度,站在时代的高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对珍贵的价值充分地发掘出来[3]。
结语
总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问题有了一个清晰地了解。我们要认识到现如今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艰难,同时引发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要有濒危意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要追求纯洁度。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相应的保护。虽然我们国家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我们对于这些问题不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要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去具体解决问题。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 李文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2,03:100-105.
[2] 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几个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10,09:20-25.
[3] 杨永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法学界定[J].行政与法,2007,07:85-90.
哈勒力别克·哈布勒(1965.04-),男,哈萨克族,新疆福海县,新疆福海县文化馆,助理馆员,大专,哈萨克民歌,铁里麦演唱和民族文化研究。
G122
A
1672-5832(2016)07-0273-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