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文化内涵差异下的英汉常见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技巧
孙 欣 周健健 侯雯玲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汉语与英语中都包含着大量的颜色词,不过由于中英民族文化的差异,中英对颜色词语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大为不同。这也就造成了颜色词的翻译必须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本文通过揭示英汉常见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并加以比较浅析,从而概括出翻译英汉颜色词的几种技巧,以此增强中英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不必要的中英文化冲突。
文化内涵差异;英汉常见颜色词;翻译技巧
引言
汉语和英语作为古老而又被世界广泛应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内涵分别在英汉两种语言上留下的深刻烙印使得在这两种语言中很少有在意义和内涵上相对应的等值词。颜色词是语言中我们用来描绘事物色彩的词。汉语与英语中的颜色词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这就造成了在许多情况下,英汉两种语言的颜色词不仅绝非一一对应,而且在意义上还有很大差别。颜色词的翻译对中英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1 英汉常见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比较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对各颜色词的认知差异导致了两种语言中颜色词在引申意义及联想意义上的差异。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在文化内涵上具有很大差别。笔者以几类常见的颜色词为例,充分展示它们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文化内涵。1.1 红色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充满褒义的颜色。它意味着成功,幸运和喜庆。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上,新郎戴着一朵红色的花在胸前,新娘穿着红色的衣服。在快乐的日子里,人们用红灯笼和对联装饰他们的房子。在中国,红色还有着最为明显的政治色彩,而且经常被用来代表革命和进步。如红卫兵(the red guard),红色根据地(the red base area),红军(red army)。
红色在整个西方文化中主要是指血液的颜色,所以西方人总是把红色与暴力,激进,血腥,残暴联系在一起,如red revenge(血腥的复仇)和 red battle(血战),red rage(暴怒)。中国红并不总是有对应的英文,中国的“红糖”叫做brown sugar;在中国,人们喜欢喝“红茶”很多,但在英语中,它被称为black tea;“红豆”被称作成“love pea”;“红运”被称作“good luck”等。
1.2 白色
白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禁忌颜色。它是死亡和反动的象征。当一个人死后他的家人必须穿白色的衣服,并举行葬礼,这就是所谓的白事(funeral)。白色在中国还意味着反动和腐朽。例如白色恐怖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政权镇压人民的恐怖行径,白军指的是镇压人民的反动军队,白区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区等。此外,白色在汉语中还代表着贫穷和愚蠢,如一穷二白(poor and blank),白痴(idiot)。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是一种受尊重的颜色。白色被认为是纯洁的。白色是婚礼上新娘婚纱的传统颜色。Lily white的意思是纯洁尤如百合花。白色还代表诚实和正直,如white man诚实的人。白也代表幸运,如a white day(幸运的日子)。
1.3 蓝色
蓝色在汉语中是褒义词。如“蓝天”能唤起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从古至今,蓝色在中国并没有太多的引申意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蓝色的文化内涵更多。蓝色总是与阴暗和抑郁联系在一起的。如blue mood(抑郁的心情)。蓝色还意味着高贵和荣耀。如blue blood(高贵的血统)。此外西方文化中的蓝色与色情相联系。如blue film(色情电影),blue joke(色情笑话)。
1.4 黄色
黄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黄色象征着皇权。黄色是中国封建皇室的专用色,体现出皇权的威严和尊贵。如黄袍指的是皇帝穿的衣服,黄屋指的是皇帝的御辇。黄阅指的是皇室仪仗队。不过在现代中国,黄色也具有否定意义,如黄色录象。在英语中,黄色大多含有贬义。下面是一些例子:yellow journalism指迎合读者低品味和庸俗的新闻报道,此外,黄色还含有胆小和无耻卑鄙的意思,例如“yellow belly”(胆小鬼),“yellow dog”(卑鄙的人),“ yellow looks ”(阴沉多疑的性格)等等。
1.5 绿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绿色的涵义褒贬参半。一方面,绿色是生命和青春的颜色,它象征着希望,自然和平静。在古代汉语中我们青来代指绿色。名垂青史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另一方面,绿色被用作贬义,绿色在中国古代意味着不纯洁和地位低下。例如:元朝的时候,所有的妓女都要穿戴绿色服饰来显示其低下卑微的社会地位;如果在家中,妻子有外遇的话,丈夫就会被说是戴了“绿帽子”。此外在传统的中文中,绿色还有:游侠的意思。如劫富济贫的人称“绿林好汉”。英语中的green 表示不成熟的、无经验的、易受骗的,例如:as green as grass(幼稚、无生活经验),a green hand(新手),in the green(血气方刚)等。green 在英语中还有嫉妒的意思,“green with envy”指的是红眼病。
2 颜色词的翻译技巧
语言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精华。从上面的例证中笔者发现颜色词汇都是有局限的文化词汇,它们反映了中英不同的文化内涵。然而用一种语言的词汇直接去诠释另一种语言所隐含的意义则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在翻译对应的中英颜色词汇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通过上述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差异比较,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翻译技巧。2.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指的是在语言条件许可下,在译文中不仅传达原文的内容,还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就是必需遵循“字字对应”的原则。由于英汉语言与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在英汉互译颜色词时,有的可以在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颜色词来翻译,有的则在目标语中其对应的颜色词有相似的文化引申含义,因此可以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例如:White House(白宫),red wine(红酒),white tiger(白虎)等。再如:Be careful! It is a black market.(小心!这是个黑市。)。再如: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Red,orange,yellow,green,blue,indigo,violet,who is dancing,waving the colored ribbon against the sky?这句话中出现的七个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中的涵义几乎完全对等,因此可以直接采用直译法。此外英文词语的“white flag,black eagle,green tea”,也可以从汉语中找到其相对应的词汇,同样可采用直译法来进行翻译,可分别译成“白旗,黑鹰,绿茶,”等。
2.2 意译法
所谓意译法指的是原文的有些内容与形式不宜用汉语直接表达,而是经过解析后以另外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更着重于意思的翻译,而不拘泥于表面文字。在翻译中英颜色词的时候,必须仔细揣摩原文颜色词的实际含义,尤其要和具体的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联系起来,切不可望文生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意译法的作用。例如黑色在英汉两种语言环境里都具有贬义,但因具体情况存在差异,所以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直译过来。但是英语中的“black”译为汉语时也只能意译,与黑色没有任何关系。例如the black art(妖术),a black look(恶狠狠地瞪着某人)。black sheep(害群之马)等,再如英译汉中有blacksmith(铁匠),brown paper(牛皮纸),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汉译英中也有黄油(butter),白菜(Chinese cabbage),青蛙(frog)等,再如,再如,青山绿水(green hill and blue water)的绿水的英语翻译中使用的颜色词并非“绿”,但经过意译法的处理,译文读者能够很直接的体会到原文和译文中颜色词相对应的是同一意思。
2.3 替换法
有一些文化含义有差别的词,我们有时可以用替换色彩的方法进行翻译,用读者熟悉的汉语中的颜色词来替换原来的颜色词,使其符合英汉颜色词的表达习惯和惯常用法,避免死译。如:After the boxing match,Tom’s face was black and blue.(拳击赛之后,汤姆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Black and blue”是地道的英语习惯表达方式,而表达同等意思的汉语对应的习惯用法是“青一块紫一块”,在此恰当的使用了颜色词替换法。Bruce’s hair is touched with grey.(布鲁斯的头发略显苍白)。此处,译者灵活的使用“苍白”来替换表达同等意义的“grey”。再如:“红糖”不可译成“red sugar”,应该译成“brown sugar”;“红眼病”应该译成“green/pink eyes”,而不能死译为“red eyes”之类。与此相类似的颜色词还有像a white day(黄道吉日),blue video(黄色录像),brown bread(黑面包),等等。以上皆是具体情况下恰当采用颜色词替换法的典范。
3 结语
人们生活在色彩之中,大千世界均由各种不同的颜色所构成。英汉颜色词的翻译是沟通英汉两种语言乃至英汉两种文化的桥梁之一。在翻译英汉颜色词时,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并且根据具体语境,采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形式及艺术特色,真正做到把握原文,准确传神地译出颜色词,同时也以此增强和推动中英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1] 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 于红.汉英颜色词中的民族文化色彩[J]. 作家杂志,2007(11).
[3] 彭秋荣.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1.(1).
[4] 冯少芬.英汉颜色词的语用意义及翻译[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
[5] 江广华.英汉颜色词的文化信息比较与翻译[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孙欣(1991-),男,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周健健(1989-),男,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侯雯玲(1991-),女,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宣翻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5.9
A
1672-5832(2016)07-0248-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