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儿童关怀心理学开展教师教育的研究方法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5974
马 凯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基于儿童关怀心理学开展教师教育的研究方法

  马 凯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近十几年来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专业培养方案中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开展有效教学得到预期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要掌握其教学方法。本文就如何基于儿童关怀心理学方面探讨教师教育的研究方法。

  儿童心理学;教育教学;关怀心理学

1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

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研究经历了3个主要浪潮。第1个浪潮直接或间接地源于皮亚杰的理论和研究;第2个浪潮是关于儿童元认知发展的理论与研究;第3个浪潮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前仍然盛行的关于“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1]。著名心理与教育学家H.Gardner最近指出的,在过去的10年里发展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是有关儿童“心理理论”方面的研究。一般来说,当前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探查心理理论的纵向联系,主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理论如何发生、发展和成熟。第二,考察心理理论的“横向联系”,主要关注心理理论与在同一时间里发展的其他心理机能之间的联系,例如与记忆、注意和问题解决等传统的认知任务以及个体语言、情绪发展等各方面之间的联系。第三,探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差异及差异源,主要集中于心理理论发展的文化内差异、文化间差异以及物种之间的差异。

2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学校是生态发展观要考察的一个重要对象,或者说是生态心理学所要研究的生态之一部分[2]。

  Bronfenbrenner在其理论模型中,用行为系统意指人生活于期间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并将之分为四个层次,由小到大(也是由内到外)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及宏系统,这四个层次是以行为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直接程度分界的,从微系统到宏系统,对儿童的影响也从直接到间接。

  微系统,指对儿童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环境。根据Bronfenbrenner(1993)的界定,微系统是处于既定近体环境中的发展着的人的活动方式、角色模式和人际关系模式,近体环境所具有特殊的物理、社会及符号特征使其能够促进、容许或抑制个体在该环境中的活动方式,以及个体与该环境之间持续进行、日益复杂的相互作用方式。

  中系统,所谓中系统是指个体与其所处的微系统及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过程。举例来说,儿童在班级里或在操场上的行为表现受到父母及同伴对其所作所为印象的影响。

  外系统,是大于中系统的生态环境单元,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系统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外系统对人的发展具有间接影响作用。图中例示了四个外系统:父母的工作单位、家庭所处的邻里社区、学校管理部门、儿童可以访问的网络站点。

  宏系统,Bronefnbrenne认为宏系统是一个文化系统,涵盖社会的宏观层面,比如价值取向、生产实践、风俗习惯、发展状况等。宏系统包容着微系统、中系统及外系统。

3 针对儿童关怀心理学开展教师教育的研究方法

诺丁斯以吉利根的心理学与伦理学为基础,创立属于自己独特的关怀教育理论(Caring Theory)关怀伦理学为关怀教育提供思想基础,而关怀教育是关怀关系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诺丁斯的关怀伦理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关怀作为人的必然需求,有其关怀与被关怀相互需要,围绕关怀而展开教育活动体现关怀教育的主要形式。建立在关怀伦理学基础上的关怀教育理论十分重视儿童关怀情感的关系性与空间性,在相关教育实践中培养儿童关怀关系的需要与关怀氛围的需要。关怀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教育构建合理的关怀关系与体现人存在的关怀意义,培养儿童具有自我关怀与他我关怀的能力,以培养具有关怀意识与关怀能力的儿童是诺丁斯教育关怀的主要目的[3]。

  3.1 教师与儿童的关怀关系

  以理解诺丁斯关怀伦理内容为基础,进而将关怀伦理所涉及的关怀教育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儿童在学校教育期间,受教师影响甚大,教师作为楷模或者学习的对象,教师的关怀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受重视的程度是儿童产生良好心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教师有责任在于儿童的关怀关系上发挥必要作用,不可忽视儿童的行为。

  3.2 儿童作为关怀对象的多种需要

  建立在以关怀为情境之下的关怀教育理论,使关怀与仁慈、同情相联系。作为一种关怀情感教育来说,不同儿童都有其个性差异,教师要尊重儿童的生活体验与其儿童差异性发展。一方面要培养儿童关怀他人的能力,才能作为关系个体接受来自其他所有个体的关怀,这也是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中所强调的关系性伦理。

  3.3 关怀教育实施的方法

  诺丁斯指出,现实中的教育过分强调语言和数学等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忽略儿童内心真实感受。关怀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儿童对生命与幸福的感受。诺丁斯认为关怀教育包括四种教育方法: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其中,榜样法在关怀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诺丁斯的关怀伦理是依靠伦理关怀而产生的关怀能力,关怀常取决于自身关怀的经验积累与情感体验。因此,以榜样方法来体现关怀是关怀教育的重要方法。关怀教育中以教育主体教师为榜样,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师展示榜样是真实与自然的。对话法是以双方开放的交流形式展开关怀教育,在对话中流露关怀情感。实践法是在教育过程中,以实践形式以教授关怀方式与关怀心理,实践关怀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在生活中随时关怀教育。

  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最根本的任务和目的以学习关怀为基点,自我关怀与他我关怀的共建是关怀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关怀为中心构建出新的教育体系,同时认为这种体系是对深层社会变革的最佳教育应对模式。“关怀不仅是一种观点和态度,由记忆、情感、能力等多种心理成分构成,更是一种关系,‘关怀’是关怀方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合理满足关怀对象的需要,并得到其回应的过程。”

  [1] 李小晶,李 红,胡朝斌 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J]中国临床康复 2005.03(12):157-159

  [2]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 儿童早期“心理理论”发展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心理科学2002.23(04):399-403

  [3] 陈满琪,李春 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4(2):22-6

  G445

  A

  1672-5832(2016)07-0246-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