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公共图书馆采取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6166
邓朝艳 范兆飞

  (1.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 贵州 六盘水 553000;2.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与法学系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公共图书馆采取的对策研究

  邓朝艳1范兆飞2

  (1.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 贵州 六盘水 553000;2.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与法学系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与服务者。本文分析了全民阅读的现状,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服务对策。

  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服务对策

1 我国全民阅读现状

阅读,关系一个民族的兴盛和进步。国民的阅读水平决定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以来,我国各地的阅读推广机制和阅读活动品牌日渐成熟,阅读正在成为许多城市的文化名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开展了独具特色的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各种读书活动项目有3000多个,每年有7亿多读者直接参与到全民阅读中来,已形成了一批书香活动品牌。但是,另一方面,自1999年启动国民阅读调查以来,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1999年国民阅读率60.4%,2003年为51.7%,比1999 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而2005年为48.7%,首次跌破50%,比2003 年下降3%,比1999年则下降了11.7%。从2007年到2010年,国民阅读率虽已止跌,但一直徘徊在50%左右。人均年阅读图书册数不到5本,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5分钟的现状让人汗颜。调查还发现,只有 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

  除此之外,全民阅读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1 传统阅读遭遇挑战,阅读时间日趋减少

  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的阅读习惯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电脑游戏、电视和音像制品成为未成年人最喜爱的3种媒体。在资讯爆炸、信息增值的新时代,国人的阅读时间却在减少,且同其他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从专业调查看,似乎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重,才使不读书的人越来越多。

  1.2 阅读目的扭曲,功利性阅读渐强

  从我国读者的阅读目的看,由于浮躁的社会风气、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带有功利性目的阅读的读者偏多,这种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人们阅读习惯的养成。民众对于物质强烈的欲望,使得人心浮躁,社会激励机制和“榜样力量”的变化,致使读书的目的和读书的群体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阅读带上了许多“功利”的色彩。

  1.3 出版物良莠不齐,图书价格居高不下

  一些出版商为了营利,完全迎合市场需要,着眼于图书的流行化与娱乐化,那些知识性和可读性的图书少之又少。市场上,好书并不是很多,当然坏书也不多,平庸书则比较多。全国现在一年出版27万种书,数量增长很快,但好书的增长并没有那么快。另外,书价严重虚高,读者有意见也不奇怪。

2 公共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服务对策

2.1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全民阅读

  公共图书馆应当立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长期举办具有吸引力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并树立品牌意识。利用多种新颖手段和内容为活动注入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满创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对读者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全民阅读活动呈现形式新、主题新、创意新等鲜明特点,使活动具有公益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创新性、针对性等相结合的特色,成为品牌,阅读活动参与人群做到老、中、青、幼、盲“全覆盖”。在方式上,阅读可以与戏剧表演、现代科技、手工制作、展览、讲座、诗歌朗诵等等相结合,变得斑斓多彩,才能吸引着有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教育背景的读者。公共图书馆只要长期坚持举办适合各层次读者的系列活动,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也使更多的图书馆服务延伸到了广大群众的身边。

  2.2 创新服务模式,做好导读工作

  倡导人们多读书的最根本动力是要有好书,但现在图书浩如烟海,鱼目混珠,很多读者在挑选图书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将引导阅读作为贯穿整个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心。图书馆应当每月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推荐各自对应的阅读书目,制作成《新书通报》发送给有关单位,并在每个借阅室门口设置图书借阅排行榜,介绍并推荐好书、新书,以此来引导全民会读书、读好书。

  同时阅读也很有个性化,是一种个人内在的心理经验。这使得图书馆一方面要从社会的角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思考阅读指导,另一方面又要尊重读者个体的个性化选择。现代社会,民众更加迫切的需要图书馆员从最初的群体化服务,转而面向个体的需要。因此,做好读者阅读倾向调查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图书馆员可以根据读者个人特质与特殊需求,主动建议适合的阅读素材。

  2.3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出新型阅读服务

  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数字阅读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和传播渠道的优势,覆盖范围贯通了城市和乡村,参与人群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社会影响辐射各行各业。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调查,国民网上阅读的人数比例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阅读、在线阅读等各种方式的数字阅读迅速发展,并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服务手段,依托现有的资源和网络,将传统的阅读指导延伸于网络之上,用数字图书馆打造市民身边的24小时图书馆。在网上发布推荐书目、书评等信息,开展网上查询、网上续借服务等;建立图书馆的网络阅读板块或是网络社区,用网民喜欢的论坛、聊天室等形式,开展阅读讨论活动;通过网站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特色数据库、讲座视频、历史图片等,为广大读者提供更现代、更便捷的知识服务。公共图书馆还可考虑引进如库客音乐网、“点点秀”电子实体图书馆、新东方学习库等全新服务项目,使读者可在线免费观看国内外明星直播演唱会、在电脑上浏览虚拟图书馆、免费在线同步学习新东方最新课程等,服务内容将会更加互动、有趣。

  2.4 细化类型服务,培育多层次的阅读兴趣

  2.4.1 关注青少年的阅读需求,强化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图书馆有义务对青少年的阅读需求给予关注和重视,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青少年贯穿一生的行为,这也是对很多教育家强调的“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理念的一种贯彻。图书馆可围绕少年儿童关注的热点开展活动,提高少儿读书兴趣,除举办科普讲座、手工制作、绘画、写作、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的活动外,还可组织儿童文学作品表演、儿童音乐剧欣赏等活动,使图书馆成为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

  2.4.2 关注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实施人性化服务

  弱势群体的需求是否得到较好的满足,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特别的扶持与帮助,为其提供知识服务、信息服务,使其得到实现自由发展的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是历史赋予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公共图书馆应当利用自身的场地、人才、资源优势,拓展读者服务新领域,在为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服务中,形成全新的服务思路。如根据老年读者的需求,合理配置文献,不断补充老年读者需要的图书报刊,并组织老年人参加读书活动、书画展览、健康讲座等活动。此外,还可举办老年读者上网培训,让他们学会上网查询信息、浏览新闻、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培训服务等,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开拓更美好的人生。

  2.5 完善服务网络,延伸图书馆阅读范围

  建设馆外基层流通点和开展流动服务,一直是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主要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流动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为缺书、少书、读书难的农村、部队、企业、学校、机关送书,为人民群众提高素质、进修学习、心理调适和城区文明建设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将全民阅读活动延伸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

  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进程中是大有作为的。推动全民阅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程,这需要公共图书馆为此做出更加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1] 高大勇.创新服务形式 推动全民阅读——以鞍山市图书馆全民阅读活动为例.图书馆学刊,2012(4)

  [2] 张 玮.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工作探索.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6)

  [3] 董丽娟,韩静娴.中英美三国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之比较.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9)

  [4] 陈敏.刍议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氛围的营造.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4)

  [5] 苏墨.将从国家层面为全民阅读开创更多便利条件.工人日报,2013年1月21日

  [6] 张章.倡导阅读,图书馆大有可为.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1月31日

  邓朝艳(1988-),女,汉族,湖南武冈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范兆飞(1986-),男,汉族,安徽阜阳人,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与法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研究。

  G252.2

  A

  1672-5832(2016)07-0236-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