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老河口木版年画发展现状的思考
华美幸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年画,是人们除旧迎新、迎春接福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湖北民间年画以古均州、草店为中心生产年画为最早,明清时期便开有多家画店字号,随后扩展至襄阳各地,使得老河口地区开设年画作坊生产年画,经演变、发展而形成独具地方风格的民间美术。本文通过介绍老河口木版年画的造型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引起其在保留传统中紧跟随时代的发展等相关问题。
老河口木版年画;造型;设色
1 老河口木版年画发展历史
老河口在清代时期就已开设有年画作坊生产年画。“武当山地区年画,以古均州、草店为中心生产年画为最早,于明代就开始产生”,又写有“据记载,在明清时的均州、草店一带画店字号有长泰祥、长发祥、德盛祥、聚兴成、王宏茂、长泰福、长泰老店、王宏盛等十多家为核心。随后扩展到襄阳各地,如老河口、襄樊……等县都有年画作坊生产年画”。此证明了老河口木版年画是继均州、草店年画兴盛后,受其年画的带动而逐渐形成武当山年画一支脉。2 老河口木版年画发展现状
2010年,老河口木版年画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老河口市工艺美术厂老工人陈义文,被誉为“南派”木版年画传人,是出身于专门从事刻印民间年画的世家,其祖父陈福兴是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创始人。陈氏年画是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代表。老河口面临的现状如其他民间美术所属情况,其体现最大困境为,一传承人稀缺,甚至最为严重。年过八旬的陈义文老先生所有晚辈中,只有他的孙子陈洪波传承他的手艺。二老河口年画不及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等地区年画闻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前期面临资金缺乏的窘境,相对于其他年画活经常跃于全国各地参展、表演、售卖而言,老河口年画的传承人连走出老河口本地区的机会都很少。现如今由于政府加大投入,也使得其资金问题有所改观。三是年画的使用价值——“张贴”的传统已经逝去了,购买年画的群体基本是把年画当作艺术收藏品来购买,其量有限。新传承人在信息爆炸、数字化手段多样化时代,要安心于一刀一痕,实则不易。社会和生活的压力考验着这群年轻人。除了复刻复印,他们基本没有与艺术家合作的可能,这与明代苏州雕版技法鼎盛时期是无法比拟的。试想若是有艺术家愿意以此种方式——刻板复制来呈现他们的作品,想必老河口木版年画又能回到它的初态——如明代十竹斋主人胡正言经常雇工“十数人”,并与他们“朝夕研讨,十年如一日”,使得“诸良工技艺,亦日益加精”。艺术家与刻工一起研究技法是最好不过的场景了,可惜这样的大势显然已去,刻工记忆如何提高,光靠自身努力也是不够的。
3 老河口木版年画的造型特征
民间木版年画是随着社会风俗的演变而产生的。风俗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的总和。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风俗习惯自然有着一定的差异,在一定范围流传的风俗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体现各地劳动者约定俗成的审美要求,表现出地域性特征,其各地造型也各有特点。老河口木版年画在造型上表现出夸张生动的形象,且占据整个画面,少有留白,进而使得画面形象较为充实,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各种人物抑或景物的造型皆以线为骨架,运用刀与版这一媒材使得线条流畅又极具力度,有极强的装饰性。
老河口木版年画题材往往源于小说、戏剧、民间传说等,而众多题材中人物形象较为多样,且造型各异,秦琼与敬德皆是最为常见的武将门神,在历史记载、民间小说中秦琼敬德具有强烈的威慑力和嫉恶如仇的性格,通常表现出秦琼持铜锏,敬德执铁鞭的形象,而老河口木版年画秦琼敬德形象直观生动,呈现出对文学史料提炼概括又吸收其他地区木版年画中秦琼敬德形象并将之融于其中。在所见的视觉图像中,老河口年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造型样式,即站立式和骑马式。
4 老河口木版年画设色特征
老河口木版年画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如红与绿、黄与紫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在配色面积上强调红与黄要大、绿与紫要小,以满足人们过年要喜庆的心理需求。其特点是以墨压色,同时大多数作品也舍弃了中国传统“五色观”(红、黄、蓝、白、黑)中的蓝色,取而代之的是间色石绿和紫,这或许与历史积淀深厚的中原文化有莫大的关联,其作品显得粗犷有力、稳重端庄。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装饰性极强,寓意深刻,如画诀中提到的“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人物要美丽,才讨人欢喜”。老河口木版年画总的格调继承了中原文化艺术的稳重端庄,但又融合了南方所特有的精致、细腻,融合南、北之长。总之,老河口年画作为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集众多文化的精华与一身,成为南派木版年画的代表。其造型与艺术所呈现的价值是通过一代一代历史积淀传承保留下来的,而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这也使得老河口年画在保护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障碍,面对文化的大融合,思想的变化,老河口木版年画如何在保留传统遗产中仍紧跟随时代的发展,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老河口历史上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水利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各地在贸易交往的同时,毕竟在文化、习俗、审美习惯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从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中可以窥见南、北木版年画的特征。研究这一地区的民族民间艺术有利于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进而在全球化时代弘扬中国文化,彰显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1] 张朗主编,《湖北民间美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2] 张昕编著,《湖北造型文化遗产审美论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 陈日红,《略论老河口民间木版年画》,《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
[4] 梅雪霞,《论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过渡风格”》,湖北美术学院
[5] 王 伟《木版年画风格差异及其比较》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华美幸(1990-),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艺术学硕士,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研究方向:设计艺术理论研究。
J218.3
A
1672-5832(2016)07-021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