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000)
基于会话涵义理论的相声语言幽默产生机制探究
朱洪涛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000)
相声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以精炼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褒贬生活,给人们以教育和启迪。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格赖斯的会话涵义理论,对马季的相声作品《五官争功》进行分析,挖掘其语言对话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会话涵义进而迸发幽默效果的过程和机制。
相声;《五官争功》;会话涵义
相声这种曲艺形式历史悠久,深受普罗大众的喜爱。相声有说、学、逗、唱四门功课,而以“说”居首,因此,相声从内容上看,是一门喜剧艺术,从形式上看,更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无论是单口、对口,还是群口相声,表演者妙语连珠逗乐观众,他们对于语言的巧妙运用产生了一连串的“包袱”,让观众在品味相声语言的过程中感到愉悦、获得启发。美国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会话涵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剖析相声语言幽默效果产生机制的视角和工具,让我们不仅可以听相声,而且能够真正听得懂相声。
1 格赖斯会话涵义理论
在日常交际中,交谈一般表现为一种相互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交谈不是由一连串不相联系的话语构成的,而是一种合作的行为。为了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格赖斯于1967年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on Principle)。在《逻辑与语言》(《Logic and Conversation》)[1]一文中,格赖斯将合作原则细分为量准则(Quantity maxim)、质准则(Quality maxim)、相关准则(Relating maxim)、方式准则(Manner maxim)等四条准则:格赖斯认为,遵循了上述四条准则,是最合理的语言交际。然而在实践中却正好相反,很多时候我们是间接地或者是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格赖斯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会话涵义理论。
格赖斯把自然语言中话语所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种。一种为字面意义(meaning of the word);另一种是说话者透过字面意义想要表达的真正的意义,即“会话涵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格赖斯的会话涵义理论就是以这种意义为研究对象。此外,格赖斯通过分析人们对于合作原则的违反进而产生会话涵义的现象入手,对合作原则与会话涵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四种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
(1)背离(violate):说话者对于合作原则的不明显的违反。(2)退出(opt out):说话者根本不愿遵守合作原则,不愿意加入到交谈中。(3)两难(clash):说话者也可能面临一种冲突,遵循一项原则要以违背另一种原则为前提。(4)藐视(flout):说话者公然不执行某一项准则,同时还想让听话者知道他违背了一条准则。格赖斯认为除了第二种情况,其他三种情况均能产生会话涵义。
总之,在格赖斯看来,合作原则和会话涵义理论是互相支撑的,合作原则是会话涵义理论的基础,而会话涵义理论反过来又补充和完善合作原则,以解决合作原则不能解决的问题。
2 相声《五官争功》的会话涵义分析
相声《五官争功》采用寓言体的表现形式,通过嘴、鼻、眼、耳与脑袋的争论和他们之间相互争辩讽刺了见利不让、寸功必争的心态,表明了个人与集体的利害关系。《五官争功》台词的创作堪称经典,演员对话产生“包袱”,逗乐观众并不依赖肤浅的调侃甚至挖苦,而是让观众在作品营造的情境中,在对演员台词的推敲中体会到愉悦、迸发出笑声。相声一般分为“垫话”“瓢把儿”“正活”和“底儿”四部分[2]。具体到《五官争功》这部作品,“垫话”是马季讲自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的五官都幻化成了人形,把观众带入故事情境。“瓢把儿”是眼鼻耳嘴的依次入场。“正活”是眼、鼻、耳、嘴与脑袋的争论以及眼、鼻、耳、嘴之间的相互争辩。“底儿”是结尾时马季的包袱。接下来主要针对“瓢把儿”“正活”部分的台词进行会话涵义分析。
2.1 瓢把儿
2.1.1 眼睛入场
(1)脑袋:百家姓有你这姓吗?(2)眼睛:头一个就是啊。(3)脑袋:哪句呀?(4)眼睛:赵钱孙“眼”。(5)脑袋:没听说过!赵钱孙“眼”?赵钱孙李!(6)眼睛:啊,周吴郑“眼”!(7)脑袋:周吴郑王。(8)眼睛:冯陈楚“眼”。(9)脑袋:你别“杵”啦!你不怕“杵”瞎啦?(10)眼睛:不,我……(11)脑袋:你叫什么名字吧?(12)眼睛:我叫眼睛。[3]
眼睛入场时的台词设置是一种常见的“抖包袱”的方法。相声表演中的演员存在于两种语境之中,一种是跟表演中的说话对象的关系,另一种是与观众的关系,这是一种隐性对话。句(4)、句(6)、句(8)很明显违背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本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眼睛在这儿故意说虚假的话或者没有根据的话,在句(2)给观众吊足了胃口后,带给观众一种无稽之感,顿生笑意;句(9)脑袋通过谐音偷换概念,将“楚”偷换为“杵”,这一句台词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一方面,观众理解此包袱需要进行认知推理,在听到前半句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理解延迟,等到后半句出来,才意识到“chǔ”音指的是汉字“杵”,在推敲中产生幽默效果。另一方面,脑袋公然违背合作原则,同时也想让听话者知道,这属于格赖斯列举的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藐视(flout)”,产生了会话涵义,即一种不耐烦的态度,表明脑袋不愿意再就眼睛的姓氏来源做过多探讨。
2.1.2 鼻子入场
(1)脑袋:请问您贵姓呀?(2)鼻子:我姓鼻。(3)脑袋:啊,姓……怎么这姓都这么别扭啊?姓鼻,百家姓有您这姓吗?(4)鼻子:有。(5)脑袋:哪句呀?(6)鼻子:赵钱孙“鼻”。(7)脑袋:去!没听说过!赵钱孙“眼”!咳!“孙眼”他说的!你叫什么名字吧?(8)鼻子:我呀,叫鼻子。[3]
鼻子入场时的台词设置跟眼睛入场时是一样的,这是一种重复的表达方法,在相声中比较常见。句(6)同样是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说的是虚假的或者没有根据的话,与之前眼睛入场时的台词前后对应,合力把包袱抖响,产生较好的幽默效果。句(7)中“赵钱孙眼”也是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产生了一定的会话涵义,即脑袋自己也被搞糊涂了,这种语言的巧妙设置,可以更好地逗乐观众。
2.2 正活儿
2.2.1 鼻子驳脑袋
(1)鼻子:有我鼻子,你才能闻出来什么叫香,哪叫臭不是?(2)脑袋:得靠我这鼻子来闻味儿。(3)鼻子:哎。要没我这鼻子?(4)脑袋:啊?(5)鼻子:不客气地说:您——饿啦!(6)脑袋:怎么样?
(7)鼻子:您就上厕所啦!(8)脑袋:回去!我上那儿干吗去?(9)鼻子:您闻不出味儿来呀![3]
鼻子为了强调自己重要所说的这些台词非常有意思。句(1)中,鼻子先作了一个说明,自己有辨别气味的功能。句(3)作了一个假设,即如果没有鼻子。句(5)又模拟了一种情境:脑袋饿了的时候。当句(6)吊足了脑袋的胃口,引发了脑袋的追问,句(7)就作出了回答。“您就上厕所啦”是用非常隐晦的方式讲话,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这样的说话方式也能够激起观众们的思考和推理。虽然在句(9)当中鼻子揭示了原因,用的是一个问句,依然是以比较隐晦的方式。通过这一连串的违反合作原则的用法,既逗笑了观众,也产生了一定的会话涵义,即鼻子是最重要的。
2.2.2 眼睛驳脑袋
(1)眼睛:我眼睛比鼻子重要。(2)脑袋:怎么呢?(3)眼睛:你的聪明,你的才智,全在我身上才能体现出来。(4)脑袋:哎,对啦!人们都这么说嘛,马季聪明?所以聪明,就聪明在那双水汪汪的……小眼睛上。[3]
眼睛一直强调自己重要,认为自己能体现出马季的聪明才智。句(4)脑袋的回答让人捧腹。脑袋先是肯定眼睛的说法,后半句却说“所以聪明,就聪明在那双水汪汪的……小眼睛上”。显然是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照人们的常识和用词习惯来看,大眼睛意味着聪明,“水汪汪”一般和“大眼睛”搭配。而脑袋的回答却反其道而行之,“水汪汪”、“聪明”和“小眼睛”没有什么联系。因此,句(4)脑袋前肯后否的说法在给观众带来“笑果”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的会话涵义,即并不认同眼睛的说法,同时还带有一点调侃的意味。
结语
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会话涵义,向观众传递台词背后的信息,是相声这种表演艺术形式采用的一种有效手法。我们一方面希望相声创作能够在语言方面更巧妙,更值得品味和琢磨,另一方面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和审美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光“看热闹”,而且“懂门道”,真正体会到相声带给我们的无限欢乐。[1] 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J].In Cole & Morgan(eds.),New York,1975.
[2] 侯宝林,汪景寿,薛宝锟.曲艺概论[M].北京出版社,1980.
[3] 马季.马季相声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朱洪涛,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I239
A
1672-5832(2016)07-0203-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