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遗民诗人吴嘉纪创作与杜甫之关系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6935
刘明哥 路燕霞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遗民诗人吴嘉纪创作与杜甫之关系

  刘明哥 路燕霞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吴嘉纪一生创作诗歌,都在遵循着自己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出一种实录精神,同时也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书写劳动人民生活的传统,受到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影响,他的诗歌大多都为生活贫苦的百姓发声,但影响吴嘉纪诗歌创作最深的还应是杜甫。《明诗记事》中有记载称吴嘉纪的诗歌是“序事得之史公,沉痛得之少陵”就是讲其诗歌创作所受到的司马迁和杜甫的影响。

  吴嘉纪;杜甫;继承

1 吴嘉纪与杜甫之诗歌内容

吴嘉纪在创作诗歌时,像杜甫一样,针砭时弊,用手中的笔书写现实生活。邓之诚曾言:“其诗学杜,得其神,遗其貌。”[1]他在诗中展现民生疾苦的场景画面,悲叹盐民的悲惨生活,为盐民的悲苦生活鸣冤不平。吴嘉纪的诗歌风格是对杜甫诗风的继承,他凄冷哀怨的诗歌风格,实际上是杜甫忧国忧民的创作原则的传承和发扬。

  吴嘉纪所处的社会背景与当年杜甫所处的社会背景有相类似之处。杜甫处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时期,他亲眼目睹了黎民百姓因为战乱而失去家园,写出了《羌村三首》、《北征》等著名作品。杜甫的生活因为战乱而变得命途多舛,安定生活的愿望难以实现,而到处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极大地震撼了杜甫的心灵。吴嘉纪也处于这样的一个时期,明清鼎革之变,战乱纷繁,尤其是在清朝统治时期,对于吴嘉纪家乡所在的盐民生活的地区,收取沉重的赋税并实行严格的管制,所以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种植的粮食本来就难以抵挡严苛的重税,频发的水旱灾害还不是侵扰这里。陆廷抡曾说过,“虽少陵赋《兵车》,次山咏《舂陵》何以过?”[2]吴嘉纪看到黎民百姓困苦的生活,其诗歌的创作便和杜甫自觉地站到同一立场和视角,写出了《临场歌》、《翁履冰行》等反应人民悲惨生活的诗歌。

2 吴嘉纪与杜甫之诗歌功能

吴嘉纪的诗歌有意学习杜甫诗歌的创作精神,张兵在《论吴嘉纪诗的文化构成与创作特征》一文中提到:“野人诗的确从各方面反映了江淮一带人民的悲苦命运,堪称史诗。”[3]杜甫诗歌特点是沉郁顿挫、萧散自然,在不同的时期和心境下,所表现的在诗中的特点是不同的,但总体来讲还是在以忧国忧民的思想统领之下进行创作的,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史诗精神”首先在于有史的认识价值、提供历史事实。其次是有补史不足的功能。吴嘉纪和申涵光诗歌的创作在明清易代的背景下,忧虑国家前途,悲叹民不聊生,感慨身世之悲,其创作的总基调依然是悲慨、激愤。而在二人诗歌展现的社会生活中,又能看到战争的史实、生灵涂炭的史实、明亡清兴的史实,在他们的诗歌中所表现的生活、抒发的感慨是清史中不会记载的。这就构筑成学杜和“诗史性质”的构架。

  吴嘉纪的诗歌选择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史实来书写,在这一点上也与杜甫有着同样的创作手法,杜甫最著名的《三吏》、《三别》就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了统治者对于百姓的严酷统治,其中记录了官府为了征兵而实行拉夫政策,百姓经历生离死别和国破家亡,教人读后不忍落泪。吴嘉纪则写出《税完》、《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等著名诗篇来揭露苛捐杂税给盐民带来的沉重生活负担,以致他们纷纷逃离世代生活的家乡,留下一座座空无一人的盐场。这些诗歌所记录的历史,在官方的历史中是难以见到的,对于各类的水旱灾害,官史中大多都是一带而过,只记录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对于严酷统治带来的百姓的怨愤更是不会被记录下来。吴嘉纪的诗,就是充当了补充历史的角色,历史上记载的重大事件,在吴诗中能找到更多的依据,历史上没有记载的时间,吴诗使空白的历史又还原成现实,这是对杜甫的继承,同时,各种题材的涉及,又是对这一传统的发展。

  吴嘉纪不但在录史、补史上学习杜甫,在表现阶级矛盾上也是一脉相承的。在表现矛盾时,进行大量的叙述,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社会实景,通过描摹社会现实,不用褒贬而褒贬自现。杜甫著名的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叙事诗的较高成就的作品。他叙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只顾自己享乐,过着奢华的生活,而全然不知安禄山已经起兵造反。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玩乐、叛军起兵、社会矛盾的爆发使得唐朝由此转向衰落。盛极一时、闻名世界的大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作者对统治阶级腐化生活的无情鞭挞和强烈的批判。吴嘉纪所处的明清易代时期统治阶级对于人民的苛政和不顾民生贪图享乐,也造成了社会矛盾的激化《朝雨下》中所记载的两级矛盾对立十分明显,“朝雨下,田中水深没禾稼,饥禽聒聒啼桑柘。暮雨下,富儿漉酒聚俦侣,酒厚只愁身醉死。雨不休,暑天天与富家秋,檐溜淙淙凉四座,座中轻薄已披裘。雨益大,贫家未夕关门卧,前日昨日三日饿,至今门人无人过。”全诗写朝雨、暮雨、雨不休、雨益大,本身也是一首写气象灾害的诗。但是对于下雨,盐民百姓内心充满恐惧,因为暴雨会使庄稼颗粒无收,也没有办法进行煎盐的工作,盐民的生活将会陷入深渊,可想比较而言,富家子弟确是饮酒作乐,盐民的贫苦与商贾的富庶相比,贫富差距立见。这种痛苦的焦急的心情与吃喝玩乐的享受相比较,着实能让人感到社会凄凉之景。

  吴嘉纪的诗歌确是极富历史感、极富画面感。“一幕惨剧,令人心胆惧裂”[4]他描写史实的视角聪民间出发,杜甫的诗歌虽然也有悲悯情怀,其出发点也为平民发生,可在他的叙事中不免会有士大夫的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而吴嘉纪甘愿抛弃自己的文人雅士的气质,而完全置身生活当中,读完他的是像是读完一段心酸的故事。

  [1]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971

  [2] 吴嘉纪诗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附录494.

  [3] 张兵.论吴嘉纪诗的文化构成与创作特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34(5):76-83.

  [4]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M].济南:齐鲁书社,1986:1811

  刘明哥(1991—),男,河北唐山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4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路燕霞(1988—),女,河南安阳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4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K203

  A

  1672-5832(2016)07-0199-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