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0)
装置艺术的语言
吴志杰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装置艺术出现在我们面前,它的出现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力,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它能够充分反 映变化中的世界,装置艺术的存在让我们停下平日里匆忙的脚步,将目光停留在我们的熟识的环境中,它会神奇的让我们忘记我 们身在何处,使我们享受自身正在成为艺术本身的过程。
架上艺术;发展前景;视觉;语言
1 装置艺术的概述
装置艺术兴起于20世纪,属于非架上艺术,又可称为实物样式艺术。装置艺术是由现成物品或从现成物品中提取出来的元素通过一定的技艺加以变形置于场所中,供人观赏或参与,并从中获得现实情感。追溯第一件装置艺术应是杜尚大师的作品《泉》,一件带手写签名的小便器——工业现成品——用“泉”命名。这引起了诸多的思考,如:艺术家对媒介物、观众对现场效果、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观念思考等。大师摒弃了绘画的本体,但并不影响对艺术的表达,利用平常心取材于生活,表现于生活,使得装置艺术更加贴近观众来表达观念。此时表达的观念,不仅仅是代表艺术家本人,而是依靠观众的参与和场景的效果影响观众的视觉、知觉的感受和思考模式。2 装置艺术的特征
2.1 主要特征(1)装置艺术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但最主要是室内的。它是一个观众能进入其中的三维环境。(2)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特定的展览地点,再加以设计和创作,是艺术的整体。(3)装置艺术要求整体性,而且要有独立的空间。(4)装置艺术是我们对生活经验的延伸。也需要观众的介入和参与。(5)装置艺术所创造出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的,也促使甚至是迫使观众在特定的空间内,由被动的观赏变为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不仅要积极思维和肢体得介入,而且还要使用所有的感官。(6)装置艺术很随意的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散文、电影、电视、录像、录音、摄影和诗歌等任何能够用得上的手段。
2.2 装置艺术作为教育手段的特征
现在,有很多学校都把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小学到大学期间广泛开展。美国小学已经开始把装置艺术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工具。例如,得克萨斯洲奥斯丁市的巴若特肯度出版社所出版的《美术》教科书为小学五年级学生设计了“装置艺术”一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我认为装置艺术可以作为教育手段出现在学校里,它不仅开发学生们的智力,也开拓学生的视野。
2.3 装置艺术作为商业行为的特征
目前,也有许多装置艺术被投资者看重。目前的装置艺术品在拍卖中,中国的艺术家已占有一席之地。比如艾未未,2004那年创作了《中国地图》。2006年在纽约拍卖,卖出了22.8万美元(约合188.556万人民币),他用的材料,是清朝庙宇中的铁梨木。还有艺术家徐冰,作品《会飞的鸟》,在2001年曾经安置在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馆下属的阿瑟M.塞克勒美术馆内。2006年的拍卖会中,卖出了40.8万美元,还收藏家迈克尔古德豪斯拿下,立刻的,进入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高价拍卖记录之列。装置艺术走进市场,这样就和我们的生活更接近。
3 装置艺术的发展
3.1 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兴起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因为,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申柏格曾于80年代来中国美术馆办过一次展览。由此点燃了中国艺术家对装置艺术形态的兴趣火种。
3.2 装置艺术的未来
其实我觉得装置艺术它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已经和传统艺术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装置艺术是通过各种天然的或人造材料装配起来的,不是画的,描的,或塑的。用的也是生活中的材料,比如日用品,工业品等.它显示了人类活动的本质,就是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它具有开放性,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很好的发展,其实装置艺术之所以取得艺术地位不是因为它的艺术性,而是它的社会功能.它有自己本身的内涵,艺术家可以通过装置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自己的情感。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有一定影响的。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艺术家,如果他的作品不能充分的体现他的内心世界,那么他的艺术品就不叫做艺术品。然而装置艺术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有趣材料来改变一个空间,创造一种视觉体验。它缩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它也摆脱了传统美术的束缚,它是多么的自由,不会让艺术家们感到枯燥,乏味。将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制作装置艺术,所以,我认为装置艺术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的,它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把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开设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在课上或业余时间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亲自动手做一些装置作品。使中国的装置艺术发展起来,很快,会有更多的人热爱装置,也会有更多的中国装置艺术家诞生。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我国的装置艺术,也使我国的装置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
4 装置艺术在艺术教育中的意义
目前,艺术作品常常缺乏新意,很多老师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从下手。但笔者认为,装置艺术能够改善这个局面,它来源于生活,创作于生活,又与观众有互动,能让观众得到不同的感悟和启示。这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全方位地去思考艺术效果和主题,利用装置艺术的视觉与思维的交互转换来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唤起他们对精神层面的要求,推动创造的内因和动力。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引入现代艺术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学生身心发展和主观能动性。第一,学会主动观察。装置艺术来源于现成品,学生在创作时通过发现现成品的形态、用途、意义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想象。第二,学会主动思考。在自我发现艺术价值的驱动下,不断地分析艺术手法的效果、环境氛围的塑造以及涵义的表达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探索性。第三,学会主动创造。装置艺术的视觉、思维的特点都来源于生活,不拘泥于现实,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解进行创作,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艺术的设计、实施、管理的全过程。所以,将装置艺术的创作理念引入艺术教育中,能使学生主动发挥想象、增强创新性,将技术与艺术融合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教育意义。J505
A
1672-5832(2016)07-018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