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7155
张 磊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000)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张 磊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000)

  进入21世界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逐步加剧。原有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社区养老应运而生。本文在对比分析社区养老与原有养老方式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社区养老,分析了其适用性,阐述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对策。

  人口老龄化;城市社区;社区养老

  伴随经济技术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医疗水平也实现了重大飞跃,人口的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加。目前我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突破了800万,到2050年将突破1.14亿。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保障这部分群体的养老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自1980年开始,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承担部分养老工作就提上了日程。这种养老模式将会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本文试阐述社区养老服务的概念,分析其在新形势下的适用性,剖析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困境,并找到优化路径。

1 社区养老服务的概念及其对新形势的适用性

社区养老服务是指社区组织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社区、家庭多方面力量共生,以多元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力量为保障,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新模式。社区养老方式逐渐替代传统养老方式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社区养老对新形势的适用性。

  1.1 养老服务就近满足需求。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半径有限,社区是老年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社区成为了老年人生活聚集的活动场所。社区内的环境与社会关系相对单一,且一体化程度较高,认同度高。有利于老年人保持平和的心情,健康生活。

  1.2 社区服务成本低,受众面广。专业养老机构的消费群体有限,主要是经济能力较强的家庭。而大多数老年人能承担的费用取决于水平各异的退休工资或养老金。社区养老相比较专业养老机构而言,其成本优势明显,因此社区养老的能覆盖更多的老年群体。

2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现实困境

目前我国社区中的老人实际享受服务的现状:18.9%的老人需要托老所服务,仅有0.5%的老人得到服务;36.8%的老人需要保健指导,仅有9.3%的老人得到服务;42.5%的老人需要家庭病床,仅14.8%的老人得到服务;57.8%的老人需要定期体检,仅有7.6%的老人得到服务;45.1 %的老人需要应急服务,仅有0.7%的老人得到服务。数据表明,现有的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2.1 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于养老服务的认识处于传统阶段,观念落后。没有认识到以往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当下的养老形势严峻,亟待养老方式的创新。

  2.2 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供不应求,成本高。社区内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相对缺乏,费用较高。老年人一方面无法享受到全面有效的医疗覆盖,面对有限的可选择的医疗保健服务又难以负担。因此,老年群体迫切需要有一个既有针对性又能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机构。

  2.3 老年活动缺乏实质性内容,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目前老年文化体育设施无法满足需求,老年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活动流于形式,缺乏针对老年群体的实质内容。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2.4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强。目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工作人员主要由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的员工构成,且年龄偏大,年轻且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导致了人才队伍在年龄构成以及素质结构上的失衡。这一情况不利于提升养老助老服务的质量,同时不利于实现传统养老到社区养老的转变。

3 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化路径

3.1 提高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视度。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子女群体为中心加强宣传教育。以社会为中心,以社区为单位加强传统美德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将主题活动与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活动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依托,以学生为对象把敬老、养老、助老作为德育重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指标。

  3.2 拓宽资金来源,丰富社区资源。要避免走以往单纯依靠政府拨款的老路,走多渠道吸收商业资本和公益性基金的新路,地理位置不同的社区有针对性的吸纳不同渠道资金,并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地分配。保证资金投入的与产出的效益。

  我国社区的医疗卫生、基础教育与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但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老年人设立的活动设施与场所相对匮乏。在有限的资金预算内,可以分阶段、有主次的满足现阶段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

  3.3 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发展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要从专业院校选用相应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分批选送在职工作人员到老年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中心学习新技能;职能部门制定老年服务职业资格标准,保障专业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我国志愿服务的意识观念相对落后,即使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的人员也相对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必要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主体,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进行宣传教育,形成成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

  3.4 养老服务产业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必须在政府的扶持与规范下,将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化,形成良性的产业链和市场环境。逐步形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

  3.5 健全法律保障体系。目前相对成熟的针对养老的法律文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赡养法》,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形势,具体分析现实问题,赋有针对性创新性地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将已经成熟的经验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固定和普及,提高其在全国范围内的认知度和实际法律效力。

  [1] 黄少宽,国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特点.城市问题,2013年第8期.

  [2] 王晓峰,刘帆,马云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分析——以长春市的调查为例.人口学刊,2012年第6期.

  [3] 祁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特点与作用.城市问题,2011年第11期.

  D669.3

  A

  1672-5832(2016)07-0153-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