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1)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徐锡芬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1)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经开始从商品的制造过渡到商品的流通,因此物流通畅与否,物流功能是否齐全,会直接作用于经济的运行。
物流;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产业
1 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得到的飞速的提高和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化,国民经济也日益增长,使得物流业飞速的发展。但是囿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不够重视由于生产社会化所引起的物流过程,这使得物流的状况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
(1)运输业
中国目前的铁路长达6万公里,但按国土面积拥有量却排在70位之后,而且装备陈旧,技术落后,能力低。近年,铁路运输密度高达2500万吨/公里,居前苏联之后第二位。但是我国铁路的装备水平,包括复线率(占32%)、电气化率(占20.4%)、机车功率和通讯信号设施也都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
公路运输问题也很严重。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公路长度只有111.5万公里,每平方公里只有116米公路,其中一、二级公路只占2%。在60多万公里县乡公路中,90%以上是雨天无法行车的土路,绝大多数柏油路面超期服役,好路率不足60%。同时,全国大约有10%的山村还没有未通公路。另外,在用货车大多数技术落后,效率低、能耗高。更由于公路上自行车、拖拉机、人力车、畜力车与汽车混合行驶,使汽车的平均时速只有30公里,不及经济时速的一半,繁忙路段发生长时间的堵塞已见怪不怪。低速、堵塞的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大约超过10亿元。
水运突出表现在港口吞吐能力严重不足,沿海15个主要港口完成的吞吐量已超过设计能力的16%,压船、压港、压货的现象十分严重,此外,内河航道大多处于自然状态,缺乏应有的整治。
(2)仓储业
我国目前的储运设施相对老化,仓库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到九十年代已有20%属于危房。仓库内的装卸搬运设施自动化程度低,很多作业还是靠人搬肩扛去完成。仓储能力分布不尽合理,仓储功能单一,技术装备落后。
(3)包装业
由于忽视商品包装和为了单纯降低包装费用而忽视商品安全,从而造成物流费用上升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
1.2 物流业管理分散化、行政化
我国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有很大发展,但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其主要问题在于物流业管理上的分散化、行政化。
目前,我国有很多部门涉及生产资料的物流管理。如对外贸易部的外运管理系统。此外,机械、冶金、化工、轻工等,也都有自己庞大的储运机构。因而出现了在物流能力极度紧张、严重短缺的同时,却又普遍存在大量的浪费,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综合效益低,物流成本高。同时,大家各搞一套,物流能力分散化也限制了物流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
与分散化并存的是物流管理行政化。如果说我国经济运行普遍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话,那么生产资料物流领域则是突出的典型之一。
1.3 接受新概念的认识不统一
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一些部门单位习惯从局部角度考虑问题,难于接受全社会、全方位和综合服务的角度。甚至有人还对物流能产生效率、产生利润有怀疑。
1.4 缺少发展规划和管理
目前国家宏观上还没能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作统一规划,缺乏可操作的标准,难于协调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发展。由于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价格市场秩序比较乱,国有物流企业很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2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上先进物流业发展的轨迹和经验,结合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未来中国物流业可能将呈现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物流范围扩大,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物流服务范围的扩大来自企业生产效率、效益提高的要求。许多现代大型企业正向着原料、加工、销售三地分离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现代科技在交通运输领域、信息领域大规模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货物的沟通能力,这既支持了扩展物流范围,也使物流活动的效率越来越高。企业集团化是物流产生效率、产生利润的保证。
(2)物流服务向优质化、全球化发展
物流与运输之所以关系密切,就在于早期物流服务的功能较单—,一般只解决运输问题。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很快,物流活动开始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其功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逐渐出现了产品的异地简单加工、组装、包装、标志印刷等流通加工功能,以及配送、代销、分拔等以配送中心为依托的新功能。
(3)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IT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物流数量增加和物流速度大大加快。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建立电子物流信息系统,将政府、企业和货主涉及运输、商贸、海关、检验等物流信息及运输企业可调动的车辆信息上网,整合运输市场,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和优势重组。
[1] 今真,唐浩.现代物流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0.
[2] 梅绍祖,李伊松,鞠颂东.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3] 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徐锡芬(1994.03-),女,汉,浙江省,本科在读,南京农业大学,物流工程。
F511
A
1672-5832(2016)07-011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