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7131
杨思思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杨思思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而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突出矛盾。找到我国面临困境,多个层面采取有力措施,将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真正落实,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城市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路径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而产生的,特别是与城市化、工业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也使得城市资源的消耗加速增长、人均占有量剧减,城市生态环境无法及时完成自身的修复和完善,最终导致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在我国愈发突出。

1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近些年来,城市生态环境的受到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关系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不断增强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1 传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频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各种生产、生活废物大量产出,引起了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013年雾霾多区域的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霾唤起人们对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如何协调发展的深刻思考。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南水北调”和城市居民用水阶梯价格的力度下依然没有明显改善。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文件指出“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仍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化发展还出现了光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问题正慢慢的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

  1.2 在城市转型期出现的新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转型升级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及早发现新问题是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的前提。

  首当其冲的新问题就是城市交通尾气排放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最大污染源。政府虽然高度重视,各省也纷纷出台政策,但是对于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依旧难寻国家层面的法律。因此传统城市化生态环境的问题又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长期存在的二元化制社会结构被打破导致政策混乱,大量投机人员私乱挖乱建毁坏耕地和绿色植被;大量引入污染性极强的企业;村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差等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在高速发展阶段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是正常且必然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着我国城市的转型升级。

2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分析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条件之间相互耦合相互制约,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剧烈影响,而这种影响反过来又可能对城市化进程形成约束。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可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

  2.1 宏观层面的对策分析

  2.1.1 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格局,保护生态发展空间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首先要依旧国家总的方针政策,按照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市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坚持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相结合原为指导,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2.1.2 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循环产业,推行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之一。首先应发挥政府的调节机制,促进循环经济体系得以实施。再者,大力发展科技实力和研发创新能力,作为循环经济的支撑。最后,大力加强对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建立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1.3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依靠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利用国家政策是推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则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灵活的建立多元化城市环保体系。另外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

  2.2 微观层面的对策分析

  2.2.1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新理念

  治理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要学习大禹治水“堵疏结合”,既要建立严格制度,又要从市民思想源头进行环保疏导。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率,规范建设标准。有序推进轻轨、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倡导绿色出行新理念,合理引导私人机动车出行,倡导非机动方式出行。向广大市民宣传清洁能源汽车的好处和国家给予的相关扶持政策,提高广大市民的节能意识。

  2.2.2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升品质为城市建设新理念

  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城市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品质为城市建设新理念,立足本地实际,打造属于自己城市的品牌标签。大力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城市主要的动力源,走城市去工业化道路。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所面临的情况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路径也有极大的可变性。因此对这方面的探究任务依然很艰巨。

  [1] 黄河东.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14(5):165-167.

  [2] 李辉.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纵横,2004(12):18-21.

  [3] 刘耀彬,李仁东.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55-60.

  [4] 马传栋.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0(4):5-7.

  杨思思(1990.05-),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在读硕士,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F124

  A

  1672-5832(2016)07-0112-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