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湖外语实验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及传递
程 航
(棠湖外语实验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有效的文本解读和传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和传递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引起教师的特别注意。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及传递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传递
引言
语文教学中大多以文本内容为主,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要求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文本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深层含义[1]。然而,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解读和传递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文本进行解读。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读和传递进行简要分析。1 文本解读和传递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文本解读和传递需要教师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初中语文教师在识记的文本解读和传递过程中却极少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会选择灌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内容。部分教师将自己主观的思想强加给学生,限制学生的能动性发展[2]。甚至有些语文教师在解读中不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学生在产生不同意见的时候给予批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1.2 诠释过度
诠释过度指的是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过程中,过于朝着某一方面下定义。例如,教师在《杨修之死》的教学中,对学生说:“以现代的角度来看,杨修之死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这种诠释就属于过度现象。诠释过度会导致学生无法形象全面和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1.3 脱离文本
文本解读需要以课本为核心,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角度却以片面追求新的视角为方向,忽略了文本,导致文本解读脱离了实际的教学课本,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虽然新课改指出,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追求更多的创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3]。但是很多教师对此产生了严重的误解,在他们看来,教学中只要能够天马行空地发散思维,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必然能够得到提高。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脱离文本的文本解读和传递会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却会降低教学的效率,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不足。
1.4 缺乏有效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应该要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上进行,但是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通常是以成人的思维角度出发,指导无效。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水平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还比较简单,心态比较幼稚,很多情况下无法体会抽象的含义。这时如果教师用成人世界的道德和文明来约束学生,必然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从而影响教学有效性。
2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及传递解析
2.1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和传递需要依靠教师的主导,只有当教师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学生才有可能掌握必要的文本解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自己对文本解读的能力,然后才能够做好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和传递工作。教师需要掌握文本解读中的相关规律,善于从文本中发掘重要信息,并能够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本文理解[4]。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较低,教师不能够急于求成,而是要通过悉心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2.2 坚持以文本为中心
本文解读指的是对文本进行角度,其中必然是以文本为中心的。脱离文本进行解读或许可以看作是教师在进行想象教学,但实质上已经脱离了教学内容,学生既无法掌握教师解读的出发点,也无法掌握对文本解读的规律和方法,这实际上是在降低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坚持以文本为核心,根据本文的内容进行教学。
2.3 加强师生之前的交流
文本解读和传递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首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一定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差距较大,但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则必须要求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进行积累,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主流思想和性格、学习特征,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教学计划[5];其次,加强师生的交流还需要教师能够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接受文本解读方法的传授。同样以《杨修之死》为例,教师要向学生了解“大家认为杨修为什么会死?”期间,学生可能会说是因为杨修自己恃才傲物,过于骄傲。然后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之后应该说:“对。我赞同你们的说法。现在我们想想,如果杨修重生一次,他不在骄傲了,是不是就不会被杀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就能够考虑到,从政治角度来看,杨修之死是必然的,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3 结语
综上,文本解读和传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文本诠释过度;解读脱离文本以及教师缺乏有效指导,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坚持以文本为中心,最后要求教师能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1] 李玉贵.备课式文本解读的教学审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110-118.
[2] 雷朝文.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策略初探[J].文学教育(上),2016,02:82-83.
[3] 杨帆.语文文本解读的困境和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6,01:58-60.
[4] 赖瑞云.孙绍振解读学对理论和实践的多维贡献——从语文教育的视角[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62-73.
[5] 王建峰.1949年后我国语文文本解读的三种形态[J].语文建设,2014,29:1-2.
程航(1988.06-),女,汉,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大学本科,棠湖外语实验学校。
G633.3
A
1672-5832(2016)07-0101-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