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8898
王佳佳 王 欣

  (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2)

  浅谈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王佳佳 王 欣

  (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2)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效果甚微,往往不能引起学生及家长的重视。而在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对此,本文主要从中学生作文写作的角度浅谈中学生写作的现状及作文兴趣的培养。

  中学生;作文;兴趣

1 中学生作文写作现状

1.1 心理抵触

  在各门课程中,许多中学生感到最乏味的就是语文课,对他们来说,上语文课就是种煎熬,更不用说写作文了,这种对语文的厌倦感使许多中学生从心理上抵触作文,排斥作文,觉得写作文就是凑字数,以这种心态当然写不出优秀的文章。

  1.2 主题模糊

  许多中学生的作文内容平淡无奇,如流水账一般,有的甚至为了凑字数生拉硬拽,生搬硬套,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写出的作文如一盘散沙,毫无主题与逻辑,让人不知所云。

  1.3 素材陈旧

  这是大部分中学生的通病。对于日常看过的几例素材,翻来覆去来回用,毫无新意可言,虽说不会出现譬如跑题这样严重的问题,但整篇文章毫无亮点,让人读起来兴趣失失,自然就不会得高分。

  1.4 缺乏自信

  由于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普遍低下,许多中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极度不自信,写作时也不敢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去写,只是中规中矩地套用模板,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得不到很高的分数,进而更加不自信,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2 作文兴趣的培养

作文不仅是语文考试中的一种题型,更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写作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取得高分,更是为了传达自己的一种理念。因此,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首要任务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看法,消除其对作文的抵触心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具体可有以下几种做法。

  2.1 细致观察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中的种种观点、看法与见解都是从生活 中抽象出来的,也只有真正来源于生活的描述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才能打动读者。目前中学生作文之所以脱离实际,不知所云,部分原因就在于其与实际严重脱轨,所述内容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想象。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2.2 用心积累材料

  学生之所以感到无话可写,无例可举,主要是因为平时积累的知识太少,“肚子里没墨水”,对此,应注重素材的积累,主要方法就是提高阅读量。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学生要学的课程知识越来越多,作业量也越来越大,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课外阅读自然随之减少,写作时便无话可写。要想写作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多阅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知识了解的多了,写作时自然能够左右逢源。当然,这里的“读书”不仅仅指多读,还要“用心读”,像现在不少人沉迷于电子书那样“一目十行”是万万不可的,所谓用心读,即要将所读内容反复琢磨,融会贯通,烂熟于心,将其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

  2.3 平时多加锻炼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会对写作文感到厌烦。对此,可以退而求其次,鼓励学生多写片段,选取一天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件或感悟写成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生活中,我建议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 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 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2.4 多些肯定,少点批评

  由于目前中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普遍不自信,因此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2.5 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可以降低学习难度,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效果。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模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迅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即使有时学生模仿地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同时,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他人合”,其后必须“与他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3 小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贯古通今,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传承、去创新。语文的学习便是基于此目的,让我们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思想,了解中国文化。而写作作为传播思想的重要途径,更是莘莘学子的必备技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生力量,广大学生团体应充分重视语文写作,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将中华文化传承并传播下去。

  王佳佳(1995—),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在读本科生,山东大学医学院。王欣(1993—),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在读本科生,山东大学医学院。

  G623.24

  A

  1672-5832(2016)07-0092-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