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2)
浅析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建议
蒋 越
(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2)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是一种实用教育。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浅析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模式;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是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2]。在发达国家,美国把创业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德国提出“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日本把创业教育作为“社会发展之急务”[3]。而我国各高校应形成教育、教学、指导、服务、管理、研究“六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创新创业联动机制,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立体化、内外联盟、协同创新的创新教育体系[1]。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1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完善
1.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创业”,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的比重较大,而实训课程所占比例较小,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必备技能的培养方式较少;同时高校教育只重视对专业理论的教育而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将专业知识和创业创新教育分别培养,没有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忽视了两者相结合会有“1+1>2”的效应发生。
1.2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路径单一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路径基本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而没有将启发式、探究式、模拟式、体验式等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1]。灌输式教学,强迫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只会让学生对创业创新感到厌烦,并没有让学生领悟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削弱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1.3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比较陈旧
我国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教材没有统一,没有明确指出适用各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书籍。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而且理论知识没有与时俱进,缺少针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需求的背景下,想对应的创新创业的内容。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没有根据各地区资源差异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也没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2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
2.1 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我国大学的课程教学安排应增设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实践技能的学习,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并重,专业与创业促进发展的理念灌输到课程体系设置中。在大一大二阶段,应先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大三阶段,开设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注重学生对创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创业必备技能了解与掌握;在大四阶段,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参与到企业中实习,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不仅可以了解自身对创新创业理论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弥补自身的缺点,同时也为创业初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不同专业的创业大学生,各专业负责人应针对本专业的自身优势,制定切合本专业需求的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开设不同的创业课程,建立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2 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教育路径
高校应采取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启发式、体验式等方式融合到教学方式中;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大数据、影像资料等现代技术信息手段,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学生对创业创新的兴趣,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从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从给予式领悟到自发式探索,从理论知识掌握到实践中检验的转型升级。高校也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平台,一个有效的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衔接的平台。在平台中营造一个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氛围,以及提供一些模拟或者真实的创业项目,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创业的精神,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
2.3 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内容
我国教育部应集合在大学生创业创新方面的专家,汇编一本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本基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指导,将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教育进行规范性同意,作为各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理论基础,对今后创新创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要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更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延伸内容,为大学生今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造成了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与创业发展环境也不相同,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地区,依据各地区实际的经济水平与创业发展氛围量身制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使创新创业内容在我国大环境的宏观把控下,还能具有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具体性与可实施性。
[1] 钟汝能.转型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学术探索,2015(4)152-156.
[2] 吴远征,李璐璐,董玉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述—研究、政策与发展[J].中国林业教育,2015(11):1-7.
[3] 夏人青,罗志敏.论高校人才框架下的创业教育目标—兼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J].复旦教育论坛,2010(6).
蒋越(1992-),女,汉族,辽宁人,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体育管理专业。
G640
A
1672-5832(2016)07-0059-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