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2)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
王佳佳 王 欣
(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2)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也是受网络影响最明显的人群。互联网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大学生;网络道德;道德教育
网络目前已成为传播知识,携带信息的主流载体,在各方面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带来的便利使他在人群中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娱乐的主要平台,同时,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众多积极意义的背后隐藏着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巨大挑战,有很多大学生日益暴露出他们的网络道德问题。
1 网络环境的特点
1.1 虚拟性与成瘾性轻松自由的网络环境是人们逃避外界各种压力的良好去处,在网络营造的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暂时忘掉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与压力,放松心情,全身心投入到网络所带来的直观生动的享受中,这种心理上的安逸舒适就像毒品一样会侵蚀我们的大脑,取代理智占据主导地位,最终我们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1.2 信息真假难辨
网络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大家共同传播信息,发表看法,提出建议,丰富了知识内容,但信息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就会带来虚假信息的出现,由于在网络中发布信息与接收信息的人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导致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对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虚假信息的误导,做出错误的决定。
1.3 隐蔽性
身处互联网中的每个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大大减少了对自己言语的责任,互联网的这种隐蔽性使网民们不计后果,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造成网上恶意攻击行为增多,不少受害者的工作、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也充分展示出人性丑陋的一面。
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2.1 道德观念淡化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以虚拟身份与他人进行交谈,不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使一些大学生奉行道德相对主义,不承认道德的普遍性,并将主观个体作为自己行为道德与否的唯一标准,习惯于按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说话做事。
2.2 道德心理弱化
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轻松自由的虚拟网络环境使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较好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自我认同感。这就使大学生逐步远离实际生活,内心道德情感体验变得淡漠,人际关系疏远,紧张。
2.3 道德认知钝化
长时间沉溺于网络,大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会逐渐迟钝,社会文化中有价值的主流意识形态倾向也慢慢被磨灭,出现道德认知上的混乱与迷失。
3 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重要的后备力量,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3.1 加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学习,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要力量,对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引领与监督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调控力量,在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都是通过网络道德规范的宣示来进行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大学生道德的规范功能,应以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调节,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科学性。
此外,教育者还应加强对大学生道德的调节功能。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与个人、社会等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其规范不仅需要运用正确的科技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还需要靠思想道德的因素加以调节。对此,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其监督调节功能,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系统性。
3.2 健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网络教育
大学生思想道德是一种内在品质,其衡量主要依据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实际上思想观念是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更具有隐蔽性。对此,高校应健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体制,深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3.3 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以少数带动多数
为深入引导大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可采用“两步影响法”,即在大学生群体中选取比较有影响力与渲染力的学生,对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并以他们带动整个校园乃至大学生群体道德观念的提高。
3.4 充分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作为学生活动的另一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而又长远深刻,因此,家长应担负起教育、监督的重要职责,紧跟时代潮流,充分了解网络文化,平时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健康上网,传播正确积极的网络知识,坚决抵制不健康网络信息,帮助学生辨别网络中的虚假信息,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
3.5 大学生本人认真学习,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与规范归根结底需要靠大学生自己来培养与遵守,外界只能起到引导监督作用,作为大学生应充分培养主人翁意识,明白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重大责任,首先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网络道德的地位,然后才能在行动上认真学习,主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辩证对待网络,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4 小结
总之,网络世界丰富多彩,虚拟世界诱惑无限。面对网络的日益普及,我们能做的只有调整自己,正确面对。既要充分利用网络便利的优点,挖掘其中的有用信息,又要注意抵制其中的不良诱惑,具有分辨虚假不良信息的能力,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化解网络道德危机,营造和谐优良的网络环境。王佳佳(1995-),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在读本科生,山东大学医学院。王欣(1993-),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在读本科生,山东大学医学院。
G641
A
1672-5832(2016)07-0056-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