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300141)
探究设计美学在铸造工艺方向的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张星晨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300141)
本文从设计美学在铸铜工艺教学实践中得体现,特别在铸铜工艺方向的教学实践中得问题体现的几个方面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期望借此推动对设计美学教学问题的探讨,提高美学教学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效果。
设计;设计美学;铸造工艺;教学实践
书上说:“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而美学简单来说“则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而设计美学在教学实践中则占据着重中之重的位置,设计美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应用美学,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各种分支学科,包括在工艺美术方面,它也具体的探讨着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以及设计形态具有的审美要求。在铸铜工艺教学实践中,设计美学也占有的相当重要的成分。
1 设计美学的定义
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之美”的本源和动因,创造和表现的基本规律,他兼有功能和美的双重性。设计美学是设计学的分支,是美学的分支,是设计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设计美学分为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设计美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应用美学,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各种分支学科。设计美学具有锲合时宜的动人之美、最熟悉的陌生美、繁复与简约的交叉美。2 设计美学与教学实践的紧密联系
设计美学与艺术实践关系密切,与教学实践更为密切。设计美学作为艺术学科客观规律的系统总结,是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设计美学与艺术理论对艺术创作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影响着设计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文化精神的彰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深刻把握设计美学艺术理论,使艺术理论与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交融互渗,开阔学生在艺术设计领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和能力。集成进行艺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的思路,培养特色和培养艺术理论与实践、艺术表现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科学与文化素养兼备,具有宽阔的艺术视野,扎实的现代艺术理论与技术,只有使设计美学与我国各个设计专业相结合,才是适应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战略。3 何为铸造工艺
铸造工艺是将通过熔炼的金属液体浇注入铸型内,经冷却凝固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作品的制作过程。铸造是常用的制造方法,它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工艺灵活性大,可以获得复杂形状和大型的铸件。铸造工艺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重复复制得到一样的艺术作品。铸造是一种古老的制造方法,在我国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铸大型铸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铸造技术的发展也很迅速,特别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很多的新的铸造方法,如低压铸造、陶瓷铸造、连续铸造等,在20世纪下半叶得到完善和实用化。其中最著名的方法可数失蜡铸造法,也是目前铸造工艺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铸造方式。并且现今对铸造质量、铸造精度、铸造成本和铸造自动化等要求的提高,铸造技术向着精密化、大型化、高质量、自动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我国这几年在精密铸造技术、连续铸造技术、特种铸造技术、铸造自动化和铸造成型模拟技术等方面发展迅速.并且,铸铜工艺作品既具有很强的工艺性,又具有其特有的审美价值。
4 设计美学在铸造工艺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设计美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应用美学,在铸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也是占据着及其重要的成分。设计美学主要是为了使铸铜工艺专业的学生首先掌握基本的学科概念与原理,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有品位的造型能力、提高应用设计能力。并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设计美学理论向设计实践能力转化,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知美的概念,何为优秀的作品。5 设计美学在铸造工艺教学实践中得问题体现
美学的生活论转向是后现代消费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对设计美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变,如让审美回归日常生活,让审美回归感性体验,消解分化,取消价值判断,抹平距离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遍美、标准美、审美的幻境以及与现实社会脱轨等.这些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进而破解消费社会的审美谜题。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尤其是在铸造工艺课程中,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了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进入社会生活时显得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使学生极度的远离现实生活,走进了设计美学的理论知识的书籍中,以至于导致了学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与现实生活轨迹脱节,毫无实际生活意义可言。因此,设计美学在铸造工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许些问题值得思考与解决。6 总结
作为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直接指导学生日后实操,所以必须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进入社会这个真实的环境中。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了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进入社会生活时显得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教学实践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向社会回归才是当今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在此,我呼吁不只是铸造工艺课程的教学,而是所有艺术设计的课程教学,在设计美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我们应主张设计美学教学与所学专业以及现实社会生活所结合,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1] 韦尔施,陆扬,张岩冰.《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王汉卿.《金属装饰艺术教程》[M].北京: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
[3] 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张星晨(1990.08-),女,汉族,山东省,研究生在读,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基础与形式语言研究方向。
J506
A
1672-5832(2016)07-005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