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7290
康 韦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研究

  康 韦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完善育人环境,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关系到全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现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所面临的困境,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提升资助工作服务效能,营造良好的资助环境,健全各项资助政策措施,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实缺失和诉求,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理论与方法,丰富和发展学生资助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这也必定将是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今后很长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资助工作;教育公平;资助管理

1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现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一段时间以来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大学生的经济困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全方位审视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少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1 资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还不强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较大,学生资助工作线长面广,加上学校管理体制的复杂多样,学生资助形式也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要落实新学生资助政策,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就需要提升学生资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就需要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因此,要着力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业务培训,提高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申报和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审核效率,把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引领到科学化、高效化、有序化的轨道上来;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学生资助信息的资源共享。

  1.2 资助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

  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业务量开始成倍增长,业务种类开始持续增多,工作复杂度和难度也日益增加。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学生资助工作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高校和中职院校情况较差,几乎没有建立学生资助工作网站和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多数资助管理人员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和报表处理上,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联系和发布等仍采用以手工为主的传统信息管理方式,而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还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学生资助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水平较低。

2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使现行资助政策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也很难真正实现“资助育人”的预期效果。

  2.1 资助工作的效能意识淡薄

  随着高校困难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和学生资助内容的拓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职能也随之转变,其重心逐渐从单一的经济资助向多样的资助服务转移,从而要求学生资助管理人员不仅要追求资助行为的高效率,还要不断提升资助服务的水平,更要重视“以人为本”的资助服务意识的形成,以便为困难生提供优质而快捷的资助服务,因此效能意识的提升势在必行。目前来看,各高校对资助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很不够,甚至有的学校从来没有进行过培训,认为“资助学生就是给学生发钱”,对学生的诉求认识不全面、不到位。

  2.2 助学育人的经济环境不完善

  目前,高校大多存在这样的现象:助学贷款总量供给不足,勤工助学岗位提供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助学育人的经济环境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种“全员助学”的氛围。“全员助学”,从宏观上看主要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基本的物质资料满足是个体存在和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对高校困难生的资助,无论是政府支持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是各种形式的社会资助,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都需要有良好的经济环境作支撑。

  2.3 资助政策及配套措施不健全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是一个统一体,各项政策之间是相互贯通的,其目的是,一致的。学生资助政策作为一种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政策的普遍属性。任何社会政策都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体现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准则。社会政策的核心理念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公平。而当前资助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困难生认定标准的不统一,资助项目没有合理的组合等等,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合理的制度约束。

3 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实要求

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可见,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当代青年国家未来先进思想、先进精神、先进文化的创造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键靠教育,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优先发展教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

  3.2 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是指所有社会个体在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外部条件上是同等的,不能原因个人的某些外在条件的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属于选拔性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有限的,仍然还需要通过激烈的升学竞争来获得;如果仅仅因为经济这一外部原因使那些有能力并符合条件的学生不能接受高等教育,势必有违教育公平。

  3.3 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组织。当前,随着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困难生”问题日益引起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困难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思想尚不成熟,还处在发展成才`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特点和现实诉求,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和了解,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资助工作的核心就是对人的关心,就是对生命的呵护,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激发。”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困难生正视家庭经济的困难,树立“人穷志不短”的思想;要教育引导困难生敢于接纳困难,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要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和人文氛围,使自己学有所为,学有所成。

  康韦(1980.10-),女,汉族,包头人,本科,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G647

  A

  1672-5832(2016)07-0043-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