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顿悟研究范式综述
张海伦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本文对顿悟的研究范式进行了梳理,总结出经典顿悟范式、催化范式、“学习-测试”范式、远距离联想范式等国内外各种实验范式及其变式。最后提出现有范式的不足,以供顿悟研究领域后续研究参考。
顿悟;范式
1 经典顿悟范式
包括双绳问题,蜡烛问题,火柴棒问题,九点问题等。它们有数量少,难度大等缺点。用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顿悟,需要满足同事件多次叠加的要求,经典材料难以满足要求。2 “多事件”顿悟范式/催化范式
催化范式由Luo等人开创也就是在被试猜谜一段时间后,直接呈现答案,让被试理解答案并产生类似顿悟的“啊哈”体验,它的特点是让被试理解谜语材料,快速产生顿悟。2.1 汉字组块破解任务
组块破解是是指人们将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完整认知组块分解成为更加基本的元素并加以重组和利用,从而有效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汉字拆解任务(松散水平的如从"学"字中拆解出"子",从"旧"中拆出"日";紧密水平的如从"学"中拆出"字",从"四"中拆出"匹"等),就能够研究顿悟式组块破解与常规式组块破解在心理与脑机制上的不同。汉字组块破解难题通过尝试错误的拆分一般都能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掺杂试误。
2.2 “谜语法”
Luo和 Niki以传统的谜语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向被试呈现标准答案来催化顿悟过程,实验先用预备测验筛选那些人们能理解但却不能解答的谜语作为实验材料,然后在脑成像扫描中,先向被试呈现事先选好的谜面使之进入对特定问题的思索状态,而后呈现答案以促成瞬间的“啊哈!”效应。汉字字谜的谜面长度不一,可能导致被试对谜面的早期加工速度以及工作记忆负荷出现差异。沈汪兵等人编制了三字字谜,克服了以往字谜任务的缺点,但不是被试自发想出答案。
3 “学习—测试”范式
张庆林等人提出了顿悟的原型启发理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通过原型启发实现的。在实验条件下,正确提取(激活)相关的原型并从中获得关键性启发信息,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关键。此外,他们以顿悟的原型激活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开创了“学习—测试”范式,该范式以中国传统的字谜作为实验材料。先让被试学习一个原型字谜,从中获取解决靶字谜的启发信息,然后去解决一个同型的靶字谜。张庆林团队做了一系列研究,对原型启发理论进行了验证。从“一对一”的原型提示到“多对多”的原型提示,研究材料也由字谜到更具生态效度的科学问题解决邱江、李文福等人运用“学习—测试”范式对顿悟进行了研究“学习—测试”范式给出的“原型字谜”与“测试字谜”大多数表面相似或结构相似。使顿悟问题解决变成了简单的迁移,而现实生活中的提示的方式是很多的,多对多范式中学习多个原型完成多个测试字谜,类似于连线题,存在运用排除策略而找出原型的可能。4 远距离联想测验范式
Mednick (1962)发明了远距离联想测验,Bowden等人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复合远距离联想测验,远距离联想测验题目长短一致,答案也长短一致,排除了题目和答案长度不一带来的误差。任纯慧等人编制了中文版的远距离联想测验。李良敏等人编制了中文远距联想测验,用问卷来建立难度指标还不够精确。Du等人编制了用于顿悟研究的汉字远距离联想问题,并区分了思考型顿悟和直觉型顿悟,不足之处在于部分难题涉及的词语不是常用词,以往的远距离联想测验没有对题目难度进行很好的界定,简单题一般通过尝试错误就能解决,部分中等难度题目也可能是被试通过尝试错误的方法得出答案,导致试误与顿悟的混淆。4.1 “词语法”
实验给被试三个互不相干的词,比如 pine(松树),crab(螃蟹),sauce(调味料),要求被试找到一个词,这个词与上述的三个词中的无论哪一个结合在一起,都能够形成一个常见的合成词或者短语,比如 apple(苹果)与上述的三个词结合,会产生pineapple(菠萝),crab apple(山楂)和 apple sause(苹果酱)。研究发现,被试在解决有些项目时,会产生“啊哈!”反应。研究者根据被试的评判,将成功解答的项目分成两类,一类项目被试在解决的时候伴随有“啊哈!”反应,而另外一类则不伴随有“啊哈!”反应。
4.2 “试误顿悟区分法”
杨丽珠、冷海州编制了远距离联想题目及提示词题库,当被试解答不出来时给予提示,帮助其想出答案。这个题库的特点就是编制了难度处于两个极端的远距离联想题目,简单题且顿悟感低的作为试误问题,难题且顿悟感高的作为顿悟问题!将顿悟与试误区分开。由于顿悟材料都是难题,通过常规的试误一般无法解决问题,从而让被试经历思维僵局,提示词的出现则能帮助被试打破思维僵局,通过重构建立新的联结。
5 已有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顿悟研究在不同研究时期遇到过不同的问题。Bowden等人提出过两个难点:(1)在自然状态之下,顿悟发生的时间点是不可控的,很难记录到顿悟发生瞬间的大脑活动情况。(2)经典的顿悟问题非常少,不能满足ERP、fMRII技术需要多次叠加的实验要求。随着催化范式和各种新的顿悟材料的研发,这两个问题都已解决。然而新的研究范式带来新的研究限制。如傅小兰认为催化范式研究到的不是顿悟而是领悟;而且这些方法大多难以规避过程中的试误;当正确的谜底被告知时,如果被试能理解正确答案,的确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产生顿悟;但是当被试不能理解正确答案时,他们就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也就不能获取顿悟。因此,对不理解情况下所诱发的ERP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些研究限制都还没有完美避免。顿悟的研究多集中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在教育学和测量学中的实证研究和应用还很有限。今后可以作更多应用上的探索和结合。此领域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也有一定影响,今后必将长远发展,作更深入地研究。
[1] 杨丽珠,冷海州.顿悟材料及提示词的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3):36-40.
[2] 张庆林,邱江,曹贵康等.顿悟认知机制的研究述评与理论构想[J].心理科学,2004,27(6):1435-1437.
张海伦(1994.05-),女,汉,江苏泰州,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
B0
A
1672-5832(2017)11-0209-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