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浅谈敦煌舞与敦煌壁画的跨界
杨甜涓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我国属于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也是灿烂而辉煌的,不论是舞蹈、音乐还是美术都是种类繁多、风格迥异的,在古代舞蹈资料记载中有着十分罕见又珍贵的舞蹈史料,就是凝固在石窟壁面上各个时代以舞蹈形态记录舞蹈形象的艺术,壁画中所表现的乐舞形象在“舞”与“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敦煌壁画中舞蹈的形象及舞姿的特点对于壁画来说都是敦煌历史的辉煌,也是舞蹈学者与美术学者的财富,在敦煌舞与敦煌壁画这种亲密的关系中,它们同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它们之所以结合是因为有着种种的相通之处,然而,在本质上又有着独特之处的区别,所以,才可以相互吸收与借鉴。
敦煌舞;敦煌壁画;跨界
1 敦煌舞的溯源
敦煌舞的起源可以从佛教的传入开始,佛教的起源是在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印度,在张骞出使西域后建立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这是一个重要的商路,将中国、希腊、印度的文化、文学、宗教信仰等都在这聚集,所以敦煌舞、敦煌乐舞都是深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但在壁画中又可以精确的发现,中国本土的美学精神体现出了在宗教氛围中的精神,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这种文化中对于儒、释、道三种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很明显,所以说敦煌乐舞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体系。2 敦煌壁画的人物形态及对舞图的影响
敦煌壁画是跨越了无数个朝代保留至今的文化艺术,敦煌舞其实就是源于敦煌壁画,换言之敦煌壁画也就是敦煌舞的母体,壁画中涵盖了多个朝代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很多受时代的变化,政治经济宗教的影响下展示出来的多元特征,敦煌壁画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发展是具有绝对统一性的,在壁画中充满着艺术魅力的佛像,雕琢的那样精细不论是生活场景的展现还是天宫佛陀的展现都是那样的富丽多彩。2.1 壁画舞图的起源
敦煌壁画的艺术大致分为了三个时期,早期是从4世纪开始至6世纪的北朝时代,中期是从6世纪末至10世纪的隋唐时期,晚期则是从10世纪初至14世纪的元代,从此后再无舞蹈壁画,在早期的壁画洞窟中有三大类壁画,第一大类主要展现出很多身披彩巾,手部动作多为手捧弹指,风格特点都是来源于印度风韵的舞图,第二大类则是部分窟中多为宫伎乐舞,多数菩萨着长裙,体态窈窕,表情含蓄内敛,舞姿体态柔婉,第三类就是多人舞、三乐人,二舞人身穿西北少数民族服饰。动作大部分都是移颈的头姿,到了中期后随着佛教渗透的时间,佛教艺术的世俗化、民族化较为明显,在现存的洞窟中唐窟的比例占了一半部分,唐窟壁画非常精美,宏大而又富丽堂皇,窟中的舞图多为表现唐代真实生活,也明显的表达了“健舞”、“胡旋舞”等多类型舞种,服装也和早期壁画明显差别,多为头戴宝石冠,上身都是半壁袖,下身为石榴裙,舞姿多数为刚劲有力的表现,展现了人间的婚丧嫁娶,阐述了人间的善恶有报,到了晚期舞图没有再像唐代那样生动,但是舞图的着重点放在人物的腰部、跨部加入了舞袖的独特舞姿,与唐代舞图有着明显的差异,渐渐舞图的匠工少之又少,开始有了不再像唐代那样以善舞为荣的局面,但是不论任何一个时期,洞窟中舞图展现的菩萨、飞天都是美而不媚,都是圣洁端庄之美,这也就是舞图中精华所在,不论时期怎么改变舞图表现的方式怎么转变,舞与画是不会分离的。
2.2 敦煌壁画对于敦煌舞的影响
在当下以敦煌莫高窟取材的舞剧很多,例如大型民间舞剧《大梦敦煌》,是以看守洞窟的道士发现了藏满经卷的洞窟为始,在浩如烟海的书卷中打开了这部画家莫高和将军之女月牙的爱情悲剧,根据壁画中的舞姿形态加以提炼,赋予壁画上飞天、菩萨、及世俗人物灵魂,就多种飞天造型有黑飞天、绿飞天、小飞天在壁画静态的造型中,加入了时间、空间、动力把所有的人物事物串联起来,之所有飞天多种多样,是因为在佛经中记载佛陀涅槃后,诸天菩萨皆来集会,飞天脚踩飞榻而来,以散花奏乐的形式来表示对佛的供养与尊敬,所以在人物造型的选择上将壁画中100多个敦煌壁画舞姿复活,其中最为精彩的就是“反弹琵琶”“波斯舞”这些都是敦煌舞的代表,“反弹琵琶”最为吸引眼球,它吸收了唐代时期壁画上伎乐天的多种琵琶舞姿演变而来,所以壁画是中西文化交融和演变而来,也是多民族艺术复合的体现,但不论是敦煌舞剧还是舞蹈都没有完整的去照抄某个洞窟的故事,是因为舞蹈只是一种艺术形式,在宗教的掌握下就会丧失其独立性,同时也会限制它的表现,对于世界,敦煌壁画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对于舞蹈史来说,壁画中的舞图形象更是决定了壁画对于舞蹈举足轻重的地位。
3 敦煌壁画与敦煌舞的跨界发展
在莫高窟中的壁画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敦煌舞舞图,在当下这种舞蹈是非常具有艺术魅力的,不论是敦煌壁画还是敦煌舞蹈在历史文化中都是奇迹的出现,也是在艺术范围中弥足珍贵的部分,在画中有舞、舞中有画的洞窟中有着大量千姿百态的鼓乐形象存在于此,当《大梦敦煌》在巴黎浪漫之都演出后,这种以东方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和古丝绸之路异域风情的表演方式使巴黎观众叹为观止,认为这种艺术应该属于全世界,这也就说明了在国内外新时期下的新发展,敦煌舞独特的韵律感,独特的舞蹈语汇,它是以全新的舞蹈思维走向舞台,已经产生出的优秀作品非常之多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之后还出现了以强调敦煌壁画乐舞的《敦煌古乐》、《飞天》、《霓裳羽衣舞》等歌舞乐形式的舞剧,复活了敦煌壁画,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如今的敦煌壁画、敦煌乐舞是向人们诠释我们的历史信息及东方神韵,把中国古代的乐舞、壁画、诗词之精髓完美的展现,在具有独特美学价值中继续生根发芽。3.1 敦煌舞蹈与敦煌壁画的多样统一
在哲学中,对立与统一是相近之意,世界上有着各式各样截然不同的事物,而这些事物的组成就构成了这个世界,多样让这个世界变的丰富多彩,而统一则让这个世界变的聚合,敦煌壁画就是多样性的集合不论是人物还是内容都是那样的丰富,在壁画中不同的人物、事物都是不同的意义,像佛国中的菩萨舞女就是代表着描述我佛慈悲之形,而善男子善女人则是表情虔诚供养之心,不同窟中的不同故事,表达着不同的佛理,但是表明的目的只有一个也就是统一,统一让人们看到感受到佛在世间人们心中的形象与极乐佛土的美好,在各个窟中菩萨、佛陀的形象数百种,造型、服饰、颜色、姿态都是多样性的,让人们感受仿佛这些壁画都有了生命,这也就是最高境界的多样与统一。那么舞蹈则是壁画中的精髓,将多种多样的菩萨像抽离出来,赋予生命和色彩,像在舞图中飞天可与凡人共舞,也有神秘感的飞天有着朦胧美、距离美的模样,舞姿并不美妙也不轻盈,但是恰恰多种的结合才能达到形与神的高度统一。
3.2 敦煌舞蹈与敦煌壁画的对比和谐
在美学中对比与和谐很简单,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明显的比较找出差异之处,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谐则是相对比而言把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不仅看不出来不同之处反而更显得和谐,“色彩”就是最明显的对比与和谐,敦煌壁画经历了各个朝代,但是绘画的色彩的种类并不多,如果运用不当的色彩,这个窟中则看起来浑浊不堪,敦煌壁画在人们心中都是色彩绚丽的,这就是因为古代的画工们都是技艺精湛,在绘制壁画时都是巧妙的运用色彩,色彩对比运用非常有规律,有大量的窟中都是金色、红色为主调,搭配着墨绿、黑为辅色,这种绚丽辉煌且有端庄大气的配色,来表现了极乐世界的美,会让人产生身心向往的感觉,如果色彩搭配的单一,如运用金和红,那么人物会显示的单一死板,将所有的人、事、物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完美的运用了和谐与统一。舞图中的敦煌舞更是如此,原来的飞天给人感觉祥和,自盛唐时期后的飞天则多以黑色调为主,再以白色勾出人物的轮廓线条,飘带也是用黑色构成,给人一种诡异感,但是近几年也有学者们认为是颜色晕染久而久之氧化的现象,也有人称是画工们有意而为之的,那么,不论任何一种的说法,都是表明了创造者有意识的作品,他们希望画中人与现实拉开距离,强调人神两界的距离感,不论怎样,这都是壁画与舞图强烈的对比,也因为艺术与慢慢的和谐相融合。
敦煌一词,在世人心中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嘱托之地,宗白华先生曾经预言说道,中国的美学史会因敦煌的发现而重新改写,事实却正如宗先生所言,敦煌热再次席卷全国,在壁画中折射出来的是中国华夏民族的财富,连绵千余年壁画中的菩萨、飞天表达出的是历史发展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表现,敦煌舞也将壁画舞图中原型复活在舞台上,它是一套独特的审美舞蹈语汇,这就是将不同的风格有意识的搭配在一起,产生了全新的艺术效果,将画与舞演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最完美的嫁接,舞蹈的作品都是有主题的,都是通过人物、情结来表达推向高潮,壁画中的舞图就是他的艺术手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跨界”,很难想象如果仅凭借舞谱,而不运用身体,那么就是不成立的,在当代我们也将释放出壁画的艺术创造力,吸纳保留各个艺术形式,加快自身的发展,要用新的视野去发掘,不论是哪种跨界传播都要去创造新的生命,进入新的阶段。
敦煌壁画虽然褪了色,虽然多了斑驳,但是那壁画上的飞天、菩萨,正如历经沧桑,洗去繁华,再度看到它的时候不论是在壁画之上还是舞台中,还会是让人感人肺腑、扣人心弦,它的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都是无可取代的。
[1] 参考 冯志杰. 浅谈壁画艺术的审美特征[J]. 美术教育研究,2016,(22):23
[2] 参考 孟真如. 舞剧《大梦敦煌》—敦煌舞舞蹈动作的艺术特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 参考 王葆华. 早期敦煌壁画的艺术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
J70
A
1672-5832(2017)11-0189-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