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自然辩证法看运动训练学的发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7695
杜 妍

  (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天津 300000)

  从自然辩证法看运动训练学的发展

  杜 妍

  (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天津 300000)

  把握《运动训练学》的实质是学科定位、理论建设与发展方向的关键。研究提出《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属性是“训练哲学”,立论依据是“关系实在”,理论精髓是“辨证施训”,从而构成其实质。

  运动训练学;理论建设;实质;思考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1)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2)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知识系统。(3)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又可分为科学型和技术型两种。

1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属性是“训练哲学”

准确把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属性,在于深刻理解运动训练学的科学内涵。运动训练是运动能力生成的基本途径。运动训练学是体育学领域自身属性突出的重要学科,它同其他理论一样来源于运动训练,指导运动训练并受其检验。《运动训练学》主要研究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实施方案与行为准则,归根结底是运动训练人员的训练观念①,这是因为哲学是一切事物的基石,运动训练也不例外,一个有哲学支撑的运动训练,其方法和结果是一致且有效的。如何组织训练,取决于哲学观、个性以及背景。也就是说《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属性是“运动训练的哲学”(Philosophy of Sport training or Training philosophy)。训练哲学的第一步是构建训练观念,这是建立一个成功训练计划的基石,是教练员执教生涯的导航灯(最终也是运动员的)。这种哲学观念应当体现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要不惜一切的时间,去构建这种哲学观念,这也许是我们为运动员提供一个明确方向最重要的事情。在这个哲学观念中,必须铭记,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及其领域是不断变化的,这给我们带来机遇和挑战。要大胆地尝试训练中的创新和变革,创造新的机遇。

2 运动训练学的立论依据是“关系实在”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是“关系”体系,而不是以“实体”为立论依据。也就是从“关系”上把握其深刻内涵及其本质。研究的重心或焦点,包括运动训练学的重大理论问题都是在揭示“关系”上。但“关系”与“实体”并不排斥,而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如现行的基于生物学的运动训练监控及其机能评定,有的以生物学的某些测试代表整体训练监控及体能监控,在缺训练学参数和多学科综合测试及其系统评价的情况下,造成运动训练“自觉”和“被自觉”地把生物学参考性指标上升为科学化训练的标志性评价,甚至于在误导训练。有的总想找到能特异性地决定并呈现竞技能力发展与竞技状态变化的物质成分,这种物质成分在量上的减少或增加,决定着并呈现出竞技能力高低与竞技状态好坏的变化。这种思路“要探讨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的物质基础”必须至少满足 2个条件:(1)这种物质的生理作用应能解释竞技状态变化的主要表现,包括竞技能力、竞技表现及其实验室指标,该物质的代谢变化应与其相对应,甚至于这种物质的变化出现在前;(2)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变化时,这种物质也要有相应的动态变化。但是,以这种还原方法分析,均呈不同程度的“无所不涉,而又无特异性指标”的状况。目前的研究与攻关服务中可以说几乎穷尽了相关的测试方法与指标,仍未找到与竞技能力、竞技状态变化相应的特异性指标与物质。现实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的把握还多靠教练员、运动员的感觉判断,或只能是被顺其自然。

3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精髓是“辨证施训”

“辨证施训”实质上是构建训练观念并付诸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确立训练指导思想、构建目标模型和制定训练计划并进入实践行为,也就是认识训练和实施训练的过程。具体到运动训练实践层面上,辨是辨析规律,可以从矛盾分析法入手;证是证据收据,主要是训练中评价、评价中训练的过程;施是措施方案与组织落实;训是训练行为,重在准确有效。“辨证施训”的指导方针也就是“从施训中辨证,从辨证中施训”,也就是“训练中认识,认识中训练”,并整体互动、螺旋上升,这其中主观能动性是关键。而“训练中认识、认识中训练”的认识深度与把握程度,依赖于实践者的辩证思维能力、研究方法应用和相关理论、文化知识基础,以及情感投入。

  近些年来,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方面,我国的一些学者和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对运动训练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进行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引进和移植,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必须看到理论、技术和方法需要自主创新,才能实现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引进的东西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生根、开花、结果,才能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应有作用。

  注解:

  ① 邓运龙.训练观念的哲学内涵、作用环节和基本内容[J].体育科学,2005,25(10):53.

  [1] 邓运龙.训练观念的哲学内涵、作用环节和基本内容[J].体育科学,2005,25(10):53.

  [2] 罗嘉昌.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14-339.

  [3] 列 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46.

  [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95.

  [5] 祝世讷. 阴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1):2-6.

  杜妍,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F061

  A

  1672-5832(2016)06-0284-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