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对外汉语教材解字错误举隅
曾惠莹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对外汉字教材在解释汉字时存在不少问题。归结其错误的原因,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对外汉字教材的编者在用汉字举例子时没有查阅相关的汉字学资料进行确认,客观原因是编者汉字学知识不扎实,不明“六书”、不明隶变和讹变等。
对外汉字教材;汉字学;六书;隶变;讹变
1 对外汉字教材的现状分析
我国对外汉字教学在八十年代后得到重视,对外汉字的教材开始大量出现。但是由于作者在编纂上的独立性,各自水平的差异性,导致教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内容材料缺乏考证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多数对外汉字教材在识字教学板块采用类推法识字,即通过汉字在偏旁(声旁、形旁)或部件上的相似,将汉字集中起来识记。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快速识记大量汉字,但是也容易犯类推泛化的错误,将汉字错误归类。作者在编写教材时,由于对作为例证的汉字材料缺乏考证,容易造成错误。
2 教材内容错误的表现和原因
本文对胡文华的《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周健的《汉字突破》和《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及李香平的《汉字教学中的文字学》等四本有代表性的对外汉字教材进行分析,对其汉字进行逐个考证,对其错误的表现进行分类,对其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2.1 错误表现
2.1.1 误判构形模式(造字方法)
例:“灬”是火的变体。“灬”部的字都与火有关。如“热、杰、点、燕、煎”等字。(周健《汉字突破》汉字知识(26))
《说文·燕部》:“燕,玄鸟也。枝尾,象形。”所以,“燕”字的“灬”是指燕子的尾巴,并非是火演变而来的。这是把象形字看作会意字或形声字了。
2.1.2 将非声符或非形符误判为声符或形符
例:以“丁”为声符的字有“顶、厅、钉、宁”等字。(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第175页)
“宁”,本作“寍”,从宀从心从皿。后用“寧”假借为“寍”。“寧”再简化为“宁”(截除法)。此是将非声符误判为声符了。
2.1.3 将形符或形符的一部分误判为声符
例:部件“聿”在合体字中常常表音,如“律、津、建”等字。(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第188页)
《说文》“建,立朝律也。从聿,从廴。”此处是将形符误判为声符了。
2.1.4 将声符或声符的一部分误判为形符
例:有部件“禾”的合体字字义一般跟粮食类农作物有关,如“稻、秀、和”等字。(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第189页)
《说文·口部》“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本义是声音相应的意思。在这,表音的“禾”与粮食作物无关,这是将声符“禾”误判为形符了。
2.1.5 混淆了同形构件
例:反文旁“攵”表义类属为“表示与手的动作相关的概念”。如“处、放、效、政”等字。(李香平《汉字教学中的文字学》第170页)
《说文》“処,止也。得几而止。从几从夂。處,処或从虍声。”本义是中止、停止,与手的动作无关。这是将同形构件混淆了。
2.2 错误原因
2.2.1 主观原因
编者在编写对外汉字教材时,准备材料不够充分,遇到需要列举汉字作为例子时,没有查阅相关的汉字学资料进行确认,而是仅看汉字表面的结构,想当然地把它运用到教材中去。
2.2.2 客观原因
编写对外汉字教材的人,有的是对外汉语专业出身,有的是汉字学专业,身份各异,各自的特长不同。很多作者虽为大家,但因为对汉字学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三点原因。
(1) 不明隶变。隶变是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为求简便,将某些生僻的或笔画较多的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画较少,又比较常见的偏旁。因为不明隶变,编者错误地将一些汉字归入一类偏旁来识记。如因为“色”是刀字旁,而将其解释成“切割、剪裁”的意思。但《说文·色部》:“色,颜气也,从人从卪。”所以色字上部不是“刀”,而是“人”。
(2) 不明讹变。汉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因为传抄错误,或者是为了便于记录,快速书写等原因,而产生了很多的错别字、异体字。后人继续袭用这些字,以讹传讹,就跟本字相差甚远了。比如“旧”是由“舊”的异体字“ ”省上边简化而来的。如果编者不知道这个字的演变过程,不明讹变,就容易认为“旧”字与“日、太阳、时光”有关。
(3) 不明“六书”。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归纳成“六书”。但是编者由于对某些汉字的造字方法判断不准确,而造成错误。如“燕”本是象形字,其“灬”象尾巴之形,但却误判为合体字,认为其以“灬”为偏旁,与火有关,这是错误的。
3 结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灿烂文化,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最大特点,对外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重要位置毋庸置疑。现如今,对外汉字教学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出现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们努力钻研的学术成果。但是,一些对外汉字教材的疏失也同样存在,由于编者汉字学知识的不足、对汉字本体研究不够,对个别汉字的造词理据认知不足等而产生归纳上的错误。[1] 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178-201.
[2] 周健.汉字突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6-150.
[3] 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68-176.
[4] 李香平.汉字教学中的文字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1-134.
[5] 孙德金.对外汉字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470.
[6] 于娜.初级对外汉字教材评估[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1:1-41.
曾惠莹(1993-),女,汉族,广东惠州人,在读硕士,云南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
H195
A
1672-5832(2016)06-0243-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