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当下国内声乐艺术消费的审美趣味现状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5902
宋漪纹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重庆 400700)

  浅析当下国内声乐艺术消费的审美趣味现状

  宋漪纹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重庆 400700)

  在中国现当代的大众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声乐艺术作为要符合大众审美趣味的消费模式之一,它得以此展示与体现的原因,与历史上声乐艺术每个阶段性出现的特征不一样的因素是一致的,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等的复杂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当下的中国,声乐艺术审美趣味已经不再仅仅从传统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习惯出发,而是要立足于当下的大众审美趣味多元化的现状。

  声乐艺术;消费;审美趣味;现状

1 当下国内声乐艺术消费现状分析

声乐文化的消费是专业性文化的生产和业余群众性声乐文化的消费两者的统一。消费和生产的问题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一样,在当下这个物质欲横行的社会,人们懂得享受了,当然,也更有能力享受了。如果说在过去,人们更多的是把声乐艺术当成业余时精神上的一种享乐,那么当下的人们呢?他们可能更多会用物质去创造或拥护这种享乐的方式。所以按照当下的消费模式,我认为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消费而带动了这种生产。

  由于声乐文化消费的受众层次广泛化,而受众的消费目的的多样化,使得消费模式扩大化。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消费实现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空白到热点、从禁闭或半禁闭状态过渡到一种几乎是完全自由消费的过程,它是人们生活水平直线上升的体现,但是这也造成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过剩的现象。在过去物质条件落后和声乐艺术单一化的形式下,人们都接收一样的艺术消费模式,缺乏选择性。现在,消费人群层次化太明显,各阶层的人们都选择了不一样的消费模式和艺术层次,人们有了物质满足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文化艺术的消费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消费模式之一,带给了很多商家利用商机的机会“捆绑式”消费,但这也同时使得了商品和艺术、审美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让艺术消费的崛起成为可能。声乐艺术作为音乐领域中的一类,在当下这种把音乐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巨大商业利益潜力的产业的形势之下,对于它的消费自然就变得炎手可热。因此,对当下国内声乐艺术的消费现状调查,不仅可以认清当前声乐艺术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同时可以促进声乐艺术的更新与发展。

2 产生当下声乐艺术消费的审美取向的原因

大众审美趣味是体现在各个不同的方面的。个人喜好的不同、生活水平的不同、文化层次的不同,乃至民族的不同,他们的审美趣味都是不同,这对于对声乐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从个人喜好来说,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里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着属于各自的独特性格,有自己的癖好,有不一样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比如,一个生性活泼奔放的人,他可能会很喜欢摇滚、说唱类的音乐风格,而一个有点忧郁的人,可能会更喜欢悲伤、治愈系的音乐。正是人们的风格需求不同,所以出现了各种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音乐形式;从不同的生活水平来说,从前物质资源低下时,声乐艺术的消费模式和创作形式是单一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此时人们又开始重新关注审美趣味带给他们的刺激感,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声乐作品数量、种类、形式的急剧增多;从不同文化层次来说,在当下中国的声乐艺术领域中,我认为专业性和业余性的划分反倒没有70、80年代之前那么明显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非音乐专业人士也愿意用消费形式走进歌剧院、大礼堂和音乐厅里去欣赏音乐作品。声乐艺术审美形式有很多,不同文化水平的大众审美趣味对声乐艺术发展的贡献也是不同的;从不同民族来说,大到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人群,小到国内的不同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它们的审美趣味密切相关。比如,美国人喜爱摇滚、爵士等,所以他们在创作声乐作品时既会增添现代元素.同时又不丢弃本民族声乐的特色。而中国人喜欢民歌、戏曲,使得在创作本民族音乐时总是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如传统戏曲的唱腔以及在传统五声调式音乐中的装饰音等。

  可见,当下大众的审美趣味深深地影响着声乐艺术市场消费模式的操作方向,也无形指引着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

3 对当下国内声乐艺术消费审美趣味现状的思考

声乐艺术源自于大众内心所渴求发出的声音,他们有太多的情绪要挣脱,有太多愿望想寄托,更有太多的情感渴望抒发。我认为审美是一种能力,而美丽的事物是需要人们自己去挖掘的。对于声乐艺术而言,正是因为一辈辈人用情感累积下来的不同的音乐影响不同群体的后世者,所以在无形中牵引着人们对它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当然,声乐艺术为了求得它存在的现实空间,适应这种多元化的大众审美趣味,就要时刻注意大众审美心理和审美标准的变化。首先,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更和社会的发展,发生着极大转变,这些促使着人们在审美需求上对新颖、个性化事物有着不同程度的追求。比如前面所提及的声乐艺术中出现的跨界演唱,既新奇又迎合了大众追求个性的审美心理,这样的声乐艺术消费可以使他们感觉到快乐和满足。其次,大众对于审美标准都有着一种潜在的内心尺度和原则。受多时代的声乐艺术文化的同时影响,造就了人们多元化的审美标准,这些不同的审美路径刺激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变革,为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作背景前提。

  综上所述,声乐艺术消费的审美趣味呈现多元化趋势,应该是建立在开放性和包容性共有的原则之上。声乐艺术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它有多种唱法、技巧、风格,这些都是需要在不断尝试和寻求中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它是极具思想与情感的。既然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审美趣味取向已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为何不少一点狭隘的艺术观念,多一点放眼世界,拓宽艺术道路的决心呢?这有何尝不是有意义的消费,开拓了精神世界,从而引领物质世界的平行发展,这对声乐艺术本身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赵世兰,《大众审美对声乐艺术的影响》 ,黄河之声,2008(20)

  [2] 刘 浩,《对大众声乐文化消费问题的几点思考》 ,理论导刊,2009(8)

  [3] 郭建民,《声乐文化学的理论建构》 ,乐府新声,2007(6)

  [4] 黄小琼,《论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 ,西南大学,2011(4)

  [5] 吴丽娜,《当下声乐艺术消费的审美趣味多元化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2013(5)

  G652

  A

  1672-5832(2016)06-0189-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