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4821
杨静静 祁红伟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

  杨静静 祁红伟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节日民俗是一种文化,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成,带有鲜明的文化烙印,不同文化环境下生成的节日民俗具有不同的特点。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是表征民族文化身份的代表性象征符号,也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空间。其作为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传承

1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

1.1 时代跨度大,历史悠久

  我国不少传统节日民俗起源起源于原始社会,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除夕守夜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自然力与大型动物的恐惧与崇拜观念。又如元宵节灯会则起源于汉代宫廷中祭祀太一神的活动。这些节日习俗,传承至今至少有两干多年的历史了。实际上,据魏晋南北朝时期问世的《风土记》与《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可知: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大多数传统节日,早在魏晋以前就已经出现并逐步定型了,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传统节日至少有一两千年的发展历史了,这一点是现代节日所无法比拟的。惟其历史悠久,所以节日习俗非常丰富,节日文化积淀深厚。

  1.2 传统节俗数量众多

  我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据莫福山先生统计,各民族的节日加起来最大约有1500个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长期盛行于中原地区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中包含丰富的娱乐活动与民俗事象,虽然其中一部分已随时代的推移而湮灭,但大部分节俗经历世代传承得以保留下来,而且各时代不断有新的节日民俗产生。如此众多的节日民俗实乃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1.3 传统节俗有很强的地域性

  我国的节日众多,节日民俗的内容异常丰富。不仅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民俗活动,而且同一节日在不同地区的民俗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如正如俗语所言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端午节所纪念的历史人物而言,除了标志性人物屈原外,各地区又有各自不同的纪念对象,如山西地区纪念介子推、江浙地区纪念伍子胥与曹娥、湖南湖北一带纪念马援、两广地区纪念陈临等,这些正是节日习俗地域性的表现。

  1.4 重亲情,重人伦

  我国的节日民俗十分重视亲情,过节是亲人团聚的重要时刻,有许多团圆的节俗活动。如元宵节,家人一起相聚吃元宵,以元宵象征团圆;除夕,家人团圆的气氛就更浓了,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家团圆的重要的时刻,一定要家人聚齐了一起吃。我国的节日民俗对家庭人伦关系也十分注重。连年过节,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送礼,已出嫁的女儿携带节礼回娘家,这是晚辈对长辈表达孝敬之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留他们吃饭,也让他们捎回食品等节礼,以表示对晚辈的爱心。

  1.5 注重人际交往

  我国的节日民俗活动许多是以加强人际交往为目的的。如春节是喜庆的日子,相互拜年成为人们彼此交流的重要方式。此时的互相联络,能使原本相处不错的双方感情更好,使关系淡化的得以调整,即使平素有些隔阂,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也易于互相谅解,重归于好。连年过节,人们常请客送礼,以这一行为加强人际交往。双方互有馈送,礼尚往来,便给节日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

  1.6 有较强的群体性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人类的群体活动有关。初民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社群的团结、合作对于生存和营生极为重要。人类最初的渔猎、采集、农饼等都是群体性的劳作。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最初的节日民俗实质是作为群体遵守的,以维护社群团结的方式而存在。节日期间,—个地方的社群成员往往有共同的节日民俗,道守共同的民俗规范,彼此间有一致的文化认同感。社群成员还一起组织、参加各种民俗活动,如—起庆丰收,—起逛庙会,一起舞龙、舞狮、竞渡。这些活动使人们置身于群体氛围中,集体意识得到增强,对于提高社会群体的内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现代价值

2.1 传统节日传承文化的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立与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春节、清明、端午到中秋、重阳等节日,它们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背景,记载了人们年复一年,从年初到年尾的活动。这个过程也包含着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通过春节,我们能过了解古代的礼仪文化与古人的信仰观念,同时对古代的饮食文化、娱乐文化、风俗习惯乃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都会有全面的认知,这便是传统节日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

  2.2 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的价值

  首先,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广泛,透过传统节日,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与内涵丰富的伟大文明,而这一切对于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对传统文明知之较少的中国人而言,有着强大的冲击力与感染力,使其不由自主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其次,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 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历经五千年沧桑, 悠久的节日文化与习俗情节, 似乎无声无息, 但传统节日则无处不在,可以说, 地不分东西南北, 人不分男女老少, 只要是华夏子孙血脉流动的地方, 传统节日就会呈现出来, 似无形的纤绳把现在活着的人跟已经逝去的祖宗、前辈连接在一起, 把那些分散在世界五大洲的华侨、华裔团结起来, 从而形成了联系中外、横穿古今、“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心理。

  2.3 传统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民族情感

  宽厚待人、团结和谐既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最核心的民族情感。作为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 无论是人间亲情的渲染, 还是对未来前景的期盼, 传统节日都有所涉及。人们在欢度节日时那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祈求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 充满希望、互相祝福、欢聚团圆的传统情怀, 从春节到元宵节, 从中秋节到重阳节, 都体现着渴望团结和谐的民族情感, 这些都将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4 传统节日还拥有维系传统道德的功能与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包含着优秀的道德价值观念,如“重血缘”、“天人合一”、“道德教化”等。每一个节日都会有不同的礼仪和仪式,而这些出现在节日上的礼仪又会深深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之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人们内在伦理道德的一部分。在中华大地上,无论古人还是今人,无不遵循这种价值观念,而共同的价值观念就会成为凝聚民族成员的共同心理特征。“伦理本位”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中国传统节日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它明确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和礼俗,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春节最显著的特征是合家团聚,俗语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尤其如此。每当春节来临,人们不管工作多忙、离家多远,都会千方百计地赶回家过年,与家人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一个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定要齐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祈福。重视家庭伦理还体现在孝道上,在每一个节日,几乎都有对祖先的祭祀仪式,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孝思之情。重阳节是体现“孝道”最有代表性的节日,它的主题是“敬老孝亲”。总之传统节日是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

  2.5 传统节日推动经济发展的价值

  在今天,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价值体现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期间是人流聚集的特殊时期,每当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参加聚会,参与活动,人头攒动,热闹无比。这就为商家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契机。在节日中,人们离不开吃、喝、玩、乐,所以那些小吃店、食品店、工艺品店、服饰店等等就应运而生。有的地方在此期间还会出现大型集市,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赶集、买卖,使人们在过节期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节日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其通商的生成和发展。现今社会,出于国家、地区发展的考量,许多地方由政府出面,利用节日的特殊性,招商引资,大搞地方开发,发展全方位经济。加之现在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注入节日文化的元素,以发展节日经济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树立自己的新形象。

3 结语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有特殊地位的民族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节日文化积淀深厚。总之,中国传统及其习俗在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功能,是文化传承、民族团结、道德维系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与纽带。

  [1] 沈利华.中外传统节日[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2] 蔡东洲.中国传统文化要略[M].四川:巴蜀书社,2003.

  [3] 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乔继堂.民间节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5] 陆洋.王毅.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J].西北民族研究,2009(5).

  [7] 黎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分析[J].剑桥文学,2012(2).

  [8]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09.

  杨静静,女,汉族,河南大学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祁红伟,男,汉族,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J05

  A

  1672-5832(2016)06-0153-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