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0)
小学生命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黄晓萌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0)
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太注重实用性,忽视了学生的生命教育,但生命教育却对小学生的自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从青春期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小学生生命意识薄弱,缺乏对生命知识的了解,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生生命教育质量的策略。
小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对策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该阶段加强生命教育,有利于小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从小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有利于小学生一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也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1 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问题
1.1 青春期教育。小学生对生理特点与生殖系统构造相关知识了解较多,这可能与学校青春期知识普及教育及家庭教育有关,而对两性交往、性知识特别是心理障碍的排除了解的太少。这可能是由于学校相关部门设置不全如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老师缺乏有关。面对日益严重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应将设置相应的心理咨询室,配置心理咨询师早日提上日程。学校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大多数学校从来没有开设青春期教育课,只有极少数学校经常开设青春期教育课。学校青春期教育课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青春期知识,不利于学生正确的应对青春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利于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
1.2 生命意识教育。通过已有的文献可知,对于生命认识的来源,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学校和家庭,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来自书籍,但通过电视等媒体获得对生命认识的人比例较少。可见对于生命教育的传播,学校和家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生生命教育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书籍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从表中可看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出自学校的来源比例要少于家庭的来源比例,又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有专职的教师,较为齐全的基础设施,所以学校更应该承担着传播生命知识的重担,当然也需要电视等媒体和家庭的支持。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活动来发展生命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生命教育意识,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采用消极的方式,并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所以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调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积极性,适当转变学校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当紧迫。
1.3 心理健康教育。由调查可知,学生更愿意向父母及好友倾诉烦恼,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排解压力,形成健康心理;而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喜欢将事情深藏于心,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养成良好社会适应及社会交往能力。网络发达的今天,导致学生也喜欢将自己的烦恼倾诉给网友,以寻求心灵慰藉。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做学生的朋友、知己及心理保健者,关心爱护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其实,大多数学生还是很希望学校能设置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这也反映出学校普遍缺乏心理咨询师,若要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排解,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师是很有必要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采取无所谓态度,这说明学生对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心理问题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危害性。
2 建议及对策
为促进小学生生命教育意识的增强,提高小学生生命教育的质量,笔者结合社会、学校、家庭,提出了应对策略。2.1 学校应设置心理咨询师,建设心理咨询室。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以学科专业型教师为主,很少有学校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上日益受到追捧,可是学校中的开设情况却差强人意。面对日益严重的学生心理问题,教育部门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教师招考中,将心理教师列入招聘岗位的微乎其微,这是学校心理教师缺乏的最重要原因。
2.2 学校应设立生命教育课程,强化小学生的生命意识。学校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的教育,要教育学生认识生命,鼓励学生欣赏生命和爱惜生命,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培养小学生生命的个性还要促进多元化沟通。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积极乐观的生命观,勇于面对生命中的挑战。
生命教育的实施非常困难,没有系统的体系,也没有专门的实施途径,尽管一直以来进行学科渗透及组织专门的实践活动。但是实践效果还并不理想,设立专门课程更利于我们全面系统的学习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及教师素质密切相关,首先学校领导应有较高素质,不再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能够意识到小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对任职教师进行定期规范化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3 学校应增加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单纯书本知识的学习只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命教育知识,但是怎样使生命教育的知识转化为生存技能,这就离不开进行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开展生命教育的相关活动,组织火灾或地震等安全教育实战演习,同时社会教育机构应为学校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持:图书馆、博物馆、养老院等社会资源应提供足够的教育设施和条件,开展适合学生锻炼及消防安全等生存训练活动。
[1] 张锐 高琪:生命教育之我见,安徽教育,2003(19):24-25.
[2] 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的生命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7):5-7.
[3] 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20-23.
[4]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5]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50.
[6] 郑晓江.中小学生命教育及其课程设计[J].中国德育,2007(12):89.
[7] 乔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探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4(29):6-7.
[8] 李宜.中学生命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59-60.
黄晓萌(1991.07-),汉族,山东省昌邑市,教育硕士,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G40
A
1672-5832(2016)06-0080-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