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31)
浅析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毛 康
(南昌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31)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日益健全,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教学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响应我国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号召,在大学生课程安排中开设相关的教学公共课,大学生法治教育逐渐走上正轨,本文就以大学生法治教育为研究切入点,进而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生法治教育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依法治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略,以此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在不断深化中被提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全民族的法治观念和素养就成为必然要求。而作为我国各类人才集中培养机构的广大高校,也早已将法治教育列入教学日程,并将之作为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中,无论哪一个专业,无论那一批次的高校,都已经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课程,组织大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我国高校而言,拥有专门的教学队伍是法治教育教学体系初步形成的主要表现。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接受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期末考核,也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法治认知水平。而且,大学生本身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对于法治教育的吸收能力较强。2 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开展高校法治教育方面,虽然在建设专门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和公共学习课程上有所进步,并初步形成了法治教育的教学体系。但是,对于大部分高等院校而言,法治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1 师资力量仍相对薄弱,专业性不强。虽然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拥有了专门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但其中很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专业学习过程,也较为缺乏相关的系统法律知识,而且还有一少部分是从其它教学岗位转岗而来的非法律专业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高等院校的法治教育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这就为大学生法治教育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埋下伏笔。①
2.2 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性不够。这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具有注重理论发展、实践教学不足的教育趋势。形成这样的教育趋势和教学特点,是与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情况密不可分的。而对于实践能力的拓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则缺乏必要的准备和投入。这就形成了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具有实践性薄弱的明显缺陷。
2.3 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绝大多数高等院校之中,大学生法治教育很多情况下只是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附属物,其教学任务的意义远远大于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法治教育的意义。 其次,大学生本身不重视法治教育开展,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已经沦为教学的形式和学习的过场。很多大学生在接受完相关的治教育后,就是为了应付一场期末考试,考试一结束,相关知识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好像根本没有学习过一样。如此一来,也就谈不上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水平的培养和确立了。
3 改进、规范大学生法治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发展对策:建立多级教学制度,实现理论实践机制。针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实践性、重视程度不够等各种问题,高等院校与大学生本身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利用现有的教学优势,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做出各自的贡献和努力,制定教学计划,增加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课时安排,以相应比例“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积极联系实践单位,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做好万全准备。”从大学生本身角度而言,高校管理层要鼓励大学生自身发展法治教育,并提供相应发展经费,而作为法治教育学习主体、实践主体的大学生要不断接受高校法治管理。总之,要注重大学生本身在开展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为法治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3.2 认知对策:明确主体客体认知能力,健全法治认知体系。相对于大学生法治教育发展问题而言,法治教育的认知问题更加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入手。一是要明确高校的认知能力,就必须要端正他们的认知态度,在这方面,需要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重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加大在这一方面对高校的扶持力度,使大学生法治教育既能获得必要的思想保证,又能充分保证必要的物质性投入。如此,才能在根本上改变和促进各大高等院校的认知能力。②
另一方面,更要明确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这就要从大学生自身对于法治教育的认识出发。在我国,虽然很多大学生都具备较为系统的传统道德认知能力,但对于法治教育则通常只是停留在理论认识的水平上,远没有达到系统认知的地步。③因此,这就要通过学校、学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将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认知引入法治教育的认知中,将两者同等对待,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某些共通点进行重点研究,从而使得广大大学生对法治教育形成较为实际的学习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高校和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共同发展的完整个体,进而促进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④
最后就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而言,很多高等院校都没有将这一关系大学生法治意识成长的关键内容作为高校日常工作的重点来抓,这是目前高等院校教育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和失误。因此,必须要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师资、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法律学习实践机会,这样才会对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人力保障。
注解:
① 孙小琦.论法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研究[J].东方青年.2013,(5):13
② 莫良元.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3,(2):6.
③ 魏丽婷.大学生法治意识及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7):11.
④ 李淑慧.法治教育:政治教育的新维度[J].学术交流.2009,(3):45.
[1] 魏丽婷.大学生法治意识及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7)
[2] 莫良元.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3,(2):6.
毛康(1990—),男,汉族,江西省上饶市人,硕士研究生,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G641
A
1672-5832(2016)06-0066-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