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6695
靳 倩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

  靳 倩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同义词是指一组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词。同义词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为一些近义词、等义词的难点对学习者造成了学习上的困扰,因此,本文试图从词语的意义、色彩和功能三个方面来辨析同义词,希望会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同义词;意义;色彩;功能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它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因此,词汇量的多少以及对词汇掌握的精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意思的准确度。

  在同义词的定义上,有学者提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的内涵不准确,因为它不能帮助划清等义词、同义词和义近词的界限”。的确如此,如“公尺”和“米”、“维生素”和“维他命”、“西红柿”和“番茄”就是概念义完全相等的等义词。而“后果”和“成果”、“矮”和“低”等词语意义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是近义词。这就会造成学习者的困扰。比如:“让我们一起分享你收获成果的喜悦吧”就不能说成“让我们一起分享你收获后果的喜悦吧”;“你别和他学,他的翻译水平很低”就不能说成“你别和他学,他的翻译水平很矮”。

1 意义方面的辨析

这个方面主要包括三点,即:语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以及集体和个体。

  1.1 语义的轻重。比如:阻止/制止、悲伤/悲痛、损坏/毁坏、失望/绝望、优良/优秀、准确/精确、批评/批判、请求/要求/乞求/哀求、轻视/藐视/蔑视/鄙视

  阻止&制止。这两个词的构词差别在于一个有语素“阻”,另一个有语素“制”。“阻”的意思为阻拦,“制”的意思是强力约束,因此这两个词语可以分别解释为:

  阻止:主要强调使其停止行动、不能前进。

  制止:侧重于阻止其继续发展,语气更重,带有强迫的口气

  “制止”有强迫的意味,而“阻止”没有,两者在共同表示“使某人停止某事”的意思之外,又有着行为动作特征上的差别,也就是语义轻重上的差别。在造句过程中也会有所体现:“任何事物都不能阻止她的帖子通过考核”、“警察制止了不法分子这种残暴的行为”通过语境,我们不难看出二者语义轻重上的问题。

  1.2 范围的大小。比如:灾荒/灾难、爱戴/爱护、天气/气候、品质/性质、标记/标志、边线/边境/边疆/边界、时期/时代

  天气&气候。在范围大小上,天气多指小范围的,而气候则是表示大范围的。

  1.3 集体与个体。比如:布匹/布、花卉/花、车辆/车、河流/河、信件/信

  以“花卉与花”为例,在这个方面做一下辨析:

  花指开花的植物和植物的花,以及像花的东西。卉是草类的总称,花卉里包括花和草.“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因为鲜花宜人的香味和美丽的外表而以各种方式种植、购买和佩戴花卉”,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2 色彩方面的辨析

词语的色彩义是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意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两个方面。

  2.1 感情色彩方面。中性词与褒义词:保护/爱护、顽强/坚强、结果/成果、教训/教悔

  中性词与贬义词:保护/庇护、顽强/顽固、结果/后果、鼓动/煽动、计策/诡计

  鼓动&煽动。“鼓动”和“煽动”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激发人们的情绪,使其行动起来。但是“鼓动”是中性词,一般指激发人们做好的事情。“煽动”则是贬义词,是指激发人们做坏的事情。

  2.2 语体色彩方面

  书面语和口语:倘若/要是、瑕疵/缺点、水泥/洋灰

  普通话和方言:理发/剃头、知道/晓得、什么/啥

  音译词和意译词:马达/发动机、因特网/互联网、卡通/动画

  知道&晓得

  “知道”为普通话用语,在一些正式的问题中,如“政府知道人民需要的是什么”就不能说成“政府晓得人民需要什么”。“晓得”为地区的方言,虽然有些文学作品中会用到,但是多在方言地区人们进行日常谈话中,显示其地域色彩,如:“俺晓得了,娃们有馍吃了嘛”。

3 功能方面的辨析

3.1 搭配对象不同。“执行”与“履行”都有表示行动的意思,但是“执行”多和任务、命令、协定等搭配,如“执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而“履行”多与条约、诺言、义务搭配,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

  “赡养”和“抚养”都是指在经济上为某人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而“赡养”是针对老人的、长辈的,而“抚养”是针对未成年的、晚辈的。如果搭配错误的话,则会闹出笑话来。

  3.2 语法功能不同。比如:忽然/突然、刚才/刚刚、阻碍/障碍

  3.2.1 阻碍&障碍。“阻碍”是动词,做谓语,而“障碍”是名词,做主语或者宾语。比如:任何障碍都不能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

  3.2.2 忽然&突然。“突然“和“忽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但两者词性不同,“突然”是形容词,除了做状语以外,还能作定语、谓语、补语。 “忽然”是副词,只能做状语。比如:“忽然(突然)停电了”中二者都做状语;“这是一起突然的事故”中“突然”做定语;“这件事很突然”中“突然”就是做谓语。

  然而,同义词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是几种差异并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辨析时,要从多个方面来讨论。同义词尤其是其中的近义词因其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相同的概念,但在表义程度上又有所偏颇,这种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表达更加准确、严密。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同义词的教学也能使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呆板,使语言富于变化美,风格鲜明。当然,对于留学生而言,他们对我们所说的专业术语或者语法结构的理解毕竟有限,因此同义词的教学必须配备很多的练习,才会达到教学的效果。

  [1]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词汇论著指要》 周荐 主编

  [2] 现代汉语词汇 符淮青 著

  [3] 现代汉语 黄伯荣 廖序东 主编

  [4] 《语言学从论》第五辑

  靳倩(1992-),女,汉族,陕西榆林,西安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4级研究生。

  G642

  A

  1672-5832(2016)06-0047-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