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汉语长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14396
杨秀婧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汉语长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杨秀婧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汉语的被动句分为两种:长被动句和短被动句,两者区别在于被动句是否出现施事者。学界对长被动句的生成过程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以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为基础,针对其中的移位说、补语说和空算子移位三种方式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更深入了解长被动句的生成过程。

  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生成过程

1 汉语长被动句

从生成语法早期开始,学界对汉语的被动句存在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英汉被动句生成过程相同,都是存在名词移位,即深层结构中的宾语移位到表层结构的主语位置,并且出现了“被”字。另一种则认为“被”是二元谓词,有遭受之意,主语为遭受者,宾语为表事件的补语从句。

1.1 移位说

根据移位说,“被”压制了主语导致主语得不到题元角色,同时吸收了动词的授宾格能力,宾语为了得到格不得不移位至主语位置,然而这种分析存在些许问题。

  首先,移位说则认为主语位置本身没有题元角色,继承了宾语位置的受事题元角色。然而,“张三故意被李四打了”此句中“故意”要求主语为施事者,表明张三可以从主语位置得到题元角色,如果张三从宾语位置继承了受事者角色,则不符合“故意”对论元的选择要求。

  其次,根据移位说,被+名词可以看做介词短语,但以下例子表明被+名词不是一个成分。

  (1)无法跨越时间状语移位或者置于句首。

  ①张三昨天被李四打了。

  ②* 张三被李四昨天打了。

  ③*被李四张三昨天打了。

  (2)运用并列原则,只有同一成分才能并列,下面例子说明被与施事者无法构成一个成分

  ④他被张三骂了两声,李四打了三下。

  (3)根据照应语原则,“自己”要与主语同指。以下句子证明施事者不是介词的宾语。

  ⑤张三被李四关在自己的家里。

  这里“自己”可以指张三也可以指李四,说明李四是小句的主语。

  因此长被动句的移位说还存在很多不足。

1.2 补语说

“被”是二元谓词,有遭受之意,主语为承受者,宾语为表事件的补语从句,从句中的宾语必须省略,补语说可以解决移位说存在的问题。

  首先,被是二元谓词,要求主语位置必须有题元角色,这就解决了“张三故意被李四打了”中“故意”对主语位置题元角色的要求。

  其次,根据句法结构,“被”无法与从句中的主语结合成同一成分。

  最后,张三被李四关在自己的家里,补语说表明张三和李四都是主语,因此“自己”可以指张三也可以指李四。

  然而补语说本身也同样存在问题。根据补语说,补语从句中的宾语必须是空代词,而不能替换成显性的名词或代词。但当动词换成“说”,则从句中宾语可以是显性的。

  ⑥张三被李四打了。

  ⑦* 张三被李四打了他。

  ⑦张三说李四打了他。

  但根据移位说,宾语移位到句首,留下语迹,语迹无法由其他显性词替换,因此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移位说与补语说各有长处同时又各有不足,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

1.3 空算子移位

在对汉语生成句法研究的早期,学者们大都倾向于补语说和移位说,而忽略了存在的问题。为了弥补前两种方法的不足,冯(1995)提出汉语被动句应该与英语难易句的句法生成过程一致,包含空算子移位和述谓结构。

  

  小句中的宾语移位到小句的标志语位置,从而留下语迹。空算子NOP与主语problem成为述谓结构或者是控制关系即两者同指。因此,汉语长被动句可以仿照空算子移位进行分析。

  

  被是谓词,选择张三做主语,张三本身就有承受者的题元角色,这就解决了移位说存在的题元角色问题,小句李四打了为补语,证明“被”和“李四”不是同一成分。小句中的宾语移位至标志语位置,是非主目语移位,留下语迹,不能用其他显性成分替换,解决了补语说宾语必须省略的问题。

  根据空算子移位说,主语有两个述谓结构,“被”是一级谓词,主语做其论元,空算子OP与主语同指,因此空算子把小句变成第二个述谓结构,来描述主语的特征,同时空算子把主语与小句中的宾语联系起来。一级谓词“被”和二级谓词小句共同组合成复杂述谓结构,选择主语为唯一的论元。

2 结语

本文首先列举了移位说和补语说存在的问题,发现移位说与补语说呈现互相补充的关系。而空算子移位说结合了单纯的移位说和补语说的优势,同时又弥补了二者的不足,为汉语被动句的分析开拓了新思路。

  [1] Chomsky, Noam.1986.Knowledge of Language.New York: Praeger.

  [2] Shen,Li.1992.On the passive bei in mandarin Chinese.Kyoto University.

  [3] Sun,Chaofen.1996.Word order change and grammaticaliz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4] 石定栩,2005,“被”字句的归属。《汉语学报》第一期,38-48页

  [5] 徐杰,2001,《普遍语法原则和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H043

  A

  1672-5832(2017)10-0235-01

  杨秀婧(199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鲁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