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荆州驻防八旗镇压太平军之龙会桥之战
陈国云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荆州驻防八旗由于其优越的军事地理位置以及评定三藩的巨大作用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置,设置以后的荆州驻防八旗稳固了清政府在南方的统治,荆州驻防八旗在一系列的军事战争中暂露头角,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荆州驻防八旗始终牢牢控制荆州以及荆州周边的县城,并以此为核心打击太平军,收复失地。荆州驻防与太平军在湖北进行的三场军事斗争尤其展现了荆州驻防八旗的战斗力,本文就其中的一场战斗——龙会桥之战具体进行剖析。
荆州驻防;太平军;龙会桥
咸丰四年四月十三日的龙会桥之战,是荆州驻防八旗与汉军合力攻击来犯太平军,并以少胜多取得胜利的战争,是荆州驻防八旗第一次与太平军进行大规模的接战,战争的胜利显示了荆州驻防八旗的战斗力,对以后的战局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咸丰四年,太平军由随州、枣阳一带进军安陆府(今荆门市钟祥县)在三月二十八日攻克安陆府,并向南进攻荆门州,接着荆门州也被太平军攻陷,荆门在地理位置上在荆州与襄阳之间,是南北晚来的必经之路,荆门州的沦陷必将使得南北不通,道路梗塞,不利于军情传递。因此时任荆州将军官文“亟于各路防堵及存城官兵内调拨一千二百员余名,并派奏留差遣之云南普洱镇中营游击尽先参将胜勇图鲁王国才、署云南龙陵营参将佟樊梅,各领所带牟兵分扎龙会桥、丫角驿等处。”①早在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一日,王国才奉湖广总督吴文镕进楚听候调遣,行至天门县与太平军交战获胜,但德安战事清军败退以后,道路阻隔,且带云南牟兵只有七十,于是暂留荆州。咸丰四年三月二十八日,佟樊梅听候湖广总督吴文镕之命令,带兵抵达荆州,因为道路阻塞,无法赴省垣救援。遂经官文上书咸丰皇帝“荆州地方为七省要隘,最关紧要,正当用人之际。该员等俱系前任督臣吴文镕奏调之员,皆系久历戎行,倘遇贼踪逼近,堵防可期得力”②。于是在龙会桥一战,就是荆州驻防满兵与王国才、佟樊梅率领的士兵配合作战取得胜利的。
太平军于咸丰四年四月十二日到达离清军驻守的龙会桥只有三十五里的拾迥桥。十三日清晨,太平军共计约四千余众直扑龙会桥,来势汹涌,气势猖獗。“经游击王国才、佐领玉贵等督率满汉官兵开放大炮,迎头冲击”③。首先击毙执黄旗的贼首一名,清军冒死与太平军激烈交战,经过清军的枪炮攻击,太平军死伤甚多。又太平军想引诱清军至桥北一带,并在桥北一带民房内暗藏火药,火弹等物,一旦清军进入伏击圈,将点燃火药,阻击清军。但是王国才识破了太平军的诡计“令千总页金科先行抛掷火弹,焚毁民房,烧毙伏贼百余名,余俱冒烟突火,纷纷逃窜”。佐领玉贵、防御苏升、崇顺、骁骑校风昌、吉隆率领荆州八旗官兵与王国才率领牟兵身先士卒,闯入太平军的阵地,太平军当即溃败,清军一路追杀太平军至马隍山,杀敌无数。荆州驻防副都统贵升率领荆州驻防八旗官兵在乐嚷桥、板桥两处堵剿,佐领贵凰等率领的荆州驻防八旗官兵与参将文明带领的绿营兵与其汇合,三路官兵配合作战,攻击太平军。协领全瑞负责火药等武器供给。“自辰至申,我兵施放连环枪炮,接连四战,贼始畏惧,溃散奔逃”,后清军一路追杀太平军二十余里,因天色渐晚,恐太平军设伏,于是才撤兵,这一战“未损一名,只受伤者十余名,共计杀毙贼匪头目四名,长发贼数十名,余匪约七八百名,生擒十四名,即在军前正法,割获首级二十余颗”。④四月十八日,清军得知太平军在龙会桥溃败以后窜逃至浩子口地方,于是满汉官兵三百余人“其勇当先,施放枪炮,击毙贼匪二百余名,炮毙贼目一名,活捉口数十名,斩首级数十颗”。
此次龙会桥以及浩子口的战争,是荆州驻防八旗以及汉军以少胜多的战斗,从这次参加战斗的清军来看,主力仍然是荆州驻防八旗的满洲官兵,王国才与佟樊梅所带之兵共计111名,还有为数不多的绿营兵,荆州将军官文“亟于各路防堵及存城官兵内调发一千二百员余名”,而太平军出动四千名,数量相差悬殊,但是清军依然能够以非常小的伤亡代价取得战斗的胜利,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是得益于荆州将军对于全局的掌控与调度。在战争未开始之前,官文就严令满洲旗兵在“荆郡水陆各要隘严密防堵,截其上窜之路,并屡拿获奸细,讯明正法”,⑤在战争开始时就做好严密的准备,掌握战争主动权。其次得益于荆州驻防八旗与汉军的密切配合以及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由副都统贵升率领荆州驻防八旗官与佐领贵凰等率领的荆州驻防八旗官兵与参将文明带领的绿营兵三路官兵配合作战,满汉官兵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第三,清军的胜利得益于武器装备的精良,清军的武器为火枪和火炮,射程远,并在武器配给方面有充足的保障。在龙会桥缴获的太平军武器“黄旗十杆,火炮、鸟枪三十余杆、刀茅不计其数,火药二箱、火弹二担,火箭数十支”⑥,在浩子口地方缴获太平军武器“夺获三百尊大炮三位,火枪十杆,大黄旗十数杆,骡马四十余匹,刀茅无数”,尽管太平军拥有火器,但是数量极少,尽管占着太平军数量上的优势,但在拥有精良武器,训练有素,严密配合作战的清军特别是荆州驻防劲旅面前任然是不堪一击。此次战斗的胜利不仅使得清军军威大振,同时也使得清军后方将领没有后顾之忧,加紧训练军队,筹集粮饷,加紧收复失地。
注释:
① 薛瑞禄、吕坚《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十四册,一一八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② 薛瑞禄、吕坚《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十四册,五三一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③ 薛瑞禄、吕坚《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十四册,五三一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④ 薛瑞禄、吕坚《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十四册,五三一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⑤ 薛瑞禄、吕坚《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十四册,五三一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⑥ 薛瑞禄、吕坚《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十四册,五三一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陈国云(1990-),男,汉族,湖北监利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军事史。
K249
A
1672-5832(2016)05-019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