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在山的那边》文本细读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14199
刘小云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在山的那边》文本细读

  刘小云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在山的那边》全文分为上下两节,第一节主要描写作者童年时期追求山外世界的真实经历,而第二节则描写了作者长大后奋斗的故事,并且赋予了“山”和“海”更加丰富的象征内涵,表达了为实现理想需要经历千辛万苦,树立百折不挠坚定信念的深刻哲理。

  本诗开篇就提出了“山的那边是什么”的问题,韩东有一首诗《山民》中也有一句是孩子提出“山那边是什么”的相同疑问,但两首诗却截然相反,王家新在不畏艰险困难的努力奋斗之后,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让人振奋,而《山民》却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在想的过程中就被尚未出现的苦难击败,因此放弃了努力,也放弃了所有的可能,读起来有绝望之感。这两首诗一对比就发现,在山的那边是一首非常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哲理诗,是所有奋斗者的写照和礼赞。

  诗中分别出现了两个时间点和三个人物形象,分别是小时候、今天啊;以及我、妈妈、人们啊。时间上是从过去到现在,而人物是个体的我到群体的人们。另外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文中的妈妈则也是代表了启发我的先贤形象。那么我受到先贤的启发又在今天去鼓舞群体的人们,说明人们也是过去的我的一个缩影。因此本文蕴含了一个人类追寻理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研读本诗的第二节。

  首先作者也曾说过,童年时隐秘的想望实际上还隐秘的影响了他的一生,在文中的“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一个飘字,一个扎字,就是无意中改变一生的写照。轻飘随性的东西是没有根的,但它却在作者的心中生了根,而且还是踏踏实实的驻扎了下来,钻进了作者的内心深处,成为最坚定的信念。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中的为我和喧腾,海可以平静也可以喧腾,作者为什么偏偏说这是在喧腾,而且还是为我呢?这里也说明不是海在不平静,而是作者内心不平静,是作者在热烈的渴望理想的海洋。另外这个喧腾可不可以换成喧闹一词呢,其实喧闹带有贬义的词性,喧腾则暗示了作者内心对信念之海的积极接受。

  为了这海,作者一次次鼓起勇气爬上那一座座山顶,又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他还为是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因为雪白的海潮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里重复的一次次,一座座,不停的,无不说明为了实现理想,要经历多少困难和挫折,但作者从未选择放弃。信念之海支撑着他一步步努力攀登,终见山的那边——“一个全新的世界。”

  本诗鲜明地宣示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二节中,诗人不厌其烦地着墨于攀登:“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本节十九行诗,这样直接写登攀的就占了七行。七行之中,前四行写攀爬途中,后三句写将临终点,核心的精神一以贯之,即千难万险无所惧,不见大海不止步。这里需特别说明,横亘在寻“海”途中的不是一种“山”,而是两种:要“海”中沐浴,既需冲破现实的物质的层层阻碍,更要战胜精神层面不时窜出的灰心失望甚至绝望放弃。这两种“山”同样狰狞凶恶,同样是无法回避的拦路虎,但也同样不是不可跨越和战胜的,而战胜它们的无敌利器就是“信念”。

  教学目标

  (1)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字词研读体悟中正确理解实现理想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树立坚定信念的人生哲理。

  (2)每个学生都必须在赏析全文之后正确说出山和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1)简单导入,整体感知

  上次课讲了本诗的第一节,即作者童年时期追寻山外世界未果的经历,那么今天来看到本诗的第二节,看看最后作者到底看到了他渴望的山外世界没有。

  (2)研读字词,赏析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默读课文。

  出示问题

  ①用信念凝成的海,凝成可不可以换成组成?

  ②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中的奔字可以替换成别的字吗?

  ③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前文都是爬上山顶,这里为什么要用翻和攀?可不可以还用爬上?

  ④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喧腾可以换成喧闹吗,海事客观独立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说它是在为我喧腾?

  ⑤文中有很多量词,一次次,不停的,一座座是不是多余?

  好,现在把你个人思考的结果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一下,等会儿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回答一下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后明确

  ①组成只是聚集在一起,而凝成是指气体变成液体,或者液体变成固体,已经发生了质变,是非常牢固的,表现了作者信念的坚固坚定,并且联系下文,小时候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质变成了精神的花。

  ②奔字说明了作者内心的急切与渴望,有为某种目的尽力去做的意味,换字则达不到这个效果。

  ③翻和攀是需要努力的,会很费劲。说明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不断地努力和奋斗。而爬则没有这个效果,显得简单平淡。

  ④喧闹带有贬义的词性,喧腾则暗示了作者内心对信念之海的积极接受。为我说明是作者在信念的鼓舞下对理想的极度渴望,所以才会觉得是为我。

  ⑤不是多余,因为这些量词正好说明在实现理想之前,要经历的一系列艰难苦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百折不挠方能成功。

  (3)感悟探究

  经过前面的一系列问题解决,现在请同学们说说第二节中的山和海分别指什么?

  明确答案

  本诗中的“山”象征困难、挫折和失败,“海”则象征理想、信念和成功。“无数座山”形象说明实现理想的道路要经历重重困难。

  明确了山与海在诗中的象征意义,我们就不难理解本诗所饱含的思想感情。

  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这也是本诗的主旨。

  这首诗,意境壮阔,内涵丰富,神采飞扬,让人赞叹。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请三位左右同学发言之后简单点评。

  (4)小结

  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但只要坚持不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I206.7

  A

  1672-5832(2017)10-0016-01

  刘小云(1994—),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江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