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 404100)
读《简·爱》
蔡梦露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 404100)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于1847年秋以科勒·贝尔的笔名发表。《简·爱》是一部自传成分很浓的小说,书中女主人公以及一些角色的生活环境甚至于生活细节,都取自于作者及其周围人的真实经历。
第一次读《简·爱》是在初中毕业的暑假,当时便被深深吸引,小说女主人公的坚强勇敢、独立自由的精神以及她和罗切斯特的纯爱故事都令我十分着迷。多年后偶然看到翻拍《简爱》的电影,那种震撼与感动犹存。简爱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小说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还在于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新女性形象。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她那火一样的热情和赤诚明亮的心灵。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她大胆地去拥抱自己的爱情,真诚勇敢毫不怯弱。当她知晓自己所爱之人已有妻子的时候,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这是何等的自尊自重与骄傲!
夏洛蒂创作《简·爱》时,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多少改变。女子依旧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生为女子,其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与地位。此时《简·爱》的出现无疑给当时的文坛和社会一记重拳。但《简·爱》的文学魅力远不止于此,在当下的中国,再读《简·爱》更能发掘出其深刻的时代价值。“日头落下,日头起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一切的历史只不过是螺旋式的轮回。当今社会,不少女性本着有房有车有存款的目标寻求婚姻伴侣,这与维多利亚时代要求男性能够供养整个家庭在实质上并无区别。没有经济基础的男性只能推迟婚期,有经济基础的男性则像是挑选商品一样等待女性的推销与献媚。缺少了爱情,目的不纯的婚姻使得近年来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只有经济的独立于平等,才能换来人格的平等;只有人格的平等,才有可能拥有真诚的爱情。此时《简·爱》所阐述的关于女性如何生存,关于男女之间平等的感情等精神,似乎更值得人深刻反思。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一段话,每每读来都会令人深有感触——“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我们的罪过将会随着我们的身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这就是我从来不想报复,从来都不认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们平静地生活,等待末日的降临。”
蔡梦露(1995-),女,汉,本科,浙江平阳人,重庆三峡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秘与行政管理方向)专业。
i106.4
A
1672-5832(2016)05-000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