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唐朝佛教植物装饰纹样的特点和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5698
张 亮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唐朝佛教植物装饰纹样的特点和影响

  张 亮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是佛教文化庞大体系的一部分,唐朝的装饰纹样不同于以往,有许多革新的方面,在中国佛教文化中留下浓厚的一笔,对其研究可以帮助绘画专业的学生获得造型、色彩等方面的进一步提高,值得我们去细心研究一下。本文对唐代佛教植物装饰纹样的特征、文化内涵、历史作用、对后来装饰纹样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对唐朝纹样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唐朝佛教植物装饰纹样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性、时代性以及对外交往的特征。

  唐朝;佛教;装饰;植物纹样

1 唐朝佛教植物装饰纹样的艺术特点

1.1 在题材上

  各种花卉的样式特征融合为一体,产生出独具唐朝特色的纹样。如:卷草纹、蔓草纹、缠枝纹之间的特征没有严格的区别,不同种类的花卉相互缠绕融合,出现了一种优美、柔和的艺术效果。如“宝相花”也是以莲花为主型的基础上又加入牡丹和茶花以及一些不知名的花卉特征。创造出丰富多彩、饱满的“唐草纹”。

  1.2 在装饰造型上

  从上面唐朝典型纹样我们可以看出,唐代的卷草纹是把花的整个生长过程都表现出来,植物的根、茎、叶、花统统出现在纹样当中,在写实的基础上又加入审美理想。这表现出中国人凡事追求圆满的审美思想和浪漫丰富的想象力。

  1.3 在线条上

  在“卷草纹”中可以看到优美婉转、灵活多变的曲线,让人感受到自由、愉悦。“宝相纹”的线条则是由又一个个的弧线组成,产生出饱满、充实的感觉。

2 唐朝植物装饰纹样的发展阶段

通过对唐朝佛教植物典型纹样的分析可以看出唐朝植物装饰纹样的发展阶段:

  2.1 模仿阶段

  如“忍冬纹”起源于希腊。到了两汉时期,各种佛教植物纹样传入中国。我国发现最早忍冬纹案例是在西汉卜千秋墓壁画。

  2.2 组合阶段

  组合是通过变形和结合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独立的装饰纹样图案。如“金银花”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是以几何形式的构图用为边饰纹样。同时忍冬纹与莲花、鸟相互配合构图,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自由生长的“三道弯”的形式。之后荷花和金银花更多地在一起,有唐朝卷草纹的影子,莲花的变化多来越多,但逐渐趋于简单化、程式化的金银花退到背景位置。

  2.3 创新阶段

  植物装饰纹样在唐代已经发展成熟,它起源于宗教,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摆脱了宗教陈腐守旧思想的约束,有向世俗生活靠近的趋向。如因唐人爱花,更把牡丹称为花中之最,所以唐朝在植物装饰纹样形式中添加了牡丹、莲花、海棠、芝草、葡萄等特征。表现手法已转向现实主义的装饰,生成装饰性较强的新纹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唐朝开始了以花卉装饰纹样为主的时代,这对以后中国佛教装饰纹样的发展和中国的审美意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如卷草纹,它是在忍冬纹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中国的绘画艺术有别于其他绘画形式,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那种带有流动感、虚幻和现实,由内部精神反射出温和舒适的特点。这种盘旋的曲线节奏抒情,具有流动感。很适合中国审美对性情的抒发和对意象性趣味的追求,而忍冬纹正好为这种内在的审美意向找到了合适的妆容表现,两者相互结合形成了著名的“卷草纹”。

3 唐代佛教植物装饰纹样对我国装饰纹样的影响

唐朝佛教装饰纹样在我国历史上的成就是很大的。它对后代的审美都有一定的影响。

  3.1 对创作理念的影响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本土的艺术喜欢表现飞天仙女这类的图案。在丝绸之路末期的时候,佛教进入中国,我国的装饰纹样与南亚本土特有的植物装饰纹样进行融合,创造出特具中国特色的纹样。忍冬纹婉转曲折的线条结构与两汉的云气纹相结合,形成出一种精致、高尚、形神兼具的中国样式—唐卷草。另外它还与印度佛教中的莲花图案相结合,创造出—宝相纹。佛教的传入给我国美术带来了全新的形象和表现手法。

  3.2 对创作技法的影响

  前秦两汉都是装饰性的构图效果,缺乏纵深感和立体感。此后,由于佛教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冲压、凸凹法的使用,使画面有了空间感,具有浮雕的效果。唐代创造的卷草纹,打破了之前中国只注重线条的表现。

4 佛教对中国传统审美趋向的影响

总之,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家关于圆相即美的思想对其影响尤深。在佛教文化里对“圆”是非常崇尚的,印度佛教植物装饰纹样中的蔓草纹和莲纹样都是趋向于圆形的造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形代表着祈福呈祥的思想,印度佛教的这种思想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有了更深的认识。圆不仅仅是形体上的圆体之美,也包括形体之外的,对审美趣味上的对圆觉的认可。在装饰纹样上,也是用圆形的构图形式表达出一种饱满圆润的审美效果。例如,宝相花的花瓣在构图上相互叠加、层层绽放,以圆形的姿态表示出一种对美和生活圆满生活的向往。而唐卷草用变化自如、优美姿态的卷叶。佛教文化中的圆相即美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中国的传统审美取向,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结论

  佛教在中国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当时的统治者一直用宗教来维护他们的统治利益。从这些佛教植物装饰纹样上就能反映出当时中国佛教的思想内涵和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从侧面对唐朝时代的研究起到很大的帮助。不少中外学者认为中国的佛教背离了佛教原旨,使印度佛教走了样。但是思想意识是一定社会的产物,有其成长和败落的过程。印度佛教也有它生长和衰退的过程,总在不停的发展、变化着。

  [1] 郭谦夫,丁涛,诸葛铠.中国纹样词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张亮(1991-),男,聊城大学14级美术学院研究生,美术专业,研究方向:国画。

  J218.6

  A

  1672-5832(2016)04-0189-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